女性生殖道多种病原体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摘  要]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多种病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对422例生殖道炎症患者及非炎症人群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多种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分析解脲脲原体(UU)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状况。 结果:生殖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出率分别为42.76%和11.56%;衣原体(Ct)、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和滴虫的检出率分别为6.17%、16.67%、18.94%、2.02%。混合感染中双重感染较多。结论:女性生殖道病原体在炎症患者和非炎症人群中均可检出,但两组人群结果存在差异有显著性。UU合并其他病原体的感染较多见。病原体感染的分泌物清洁度、pH可正常。

  [关键词] 生殖道感染;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衣原体;假丝酵母菌;线索细胞;滴虫

  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k infection ,RTI)在妇科疾病中位居首位。从感染部位上,RTI分为下RTI(外阴阴道炎及宫颈炎)以及上RTI(盆腔炎性疾病)。上RTI常在下RTI的基础上发生,几种下RTI常可合并存在。RTI的病原体检测,包括对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同时进行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检测以及白细胞检测;对患者的宫颈分泌物进行支原体、衣原体(Ct)的检测,通过多种病原体的共同检测,及时发现混合感染,帮助临床正确诊断,合理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5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育龄妇女。生殖道炎症患者(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422例,妇科体检正常者279例,共计701例,年龄20岁~55岁。

  1.2  方法

  1.2.1  标本采集  一次性窥阴器扩张阴道后,用二根无菌棉拭子采集宫颈外口鳞-柱交界处分泌物,轻轻旋转360 ℃后取出,待测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Ct。另用二根无菌棉拭子采集阴道穹隆分泌物,于无菌生理盐水中待测假丝酵母菌、滴虫、线索细胞。

  1.2.2  各种病原体检测方法  Ct采用胶体金快速检测法,检测寄生于柱状上皮细胞内的沙眼Ct抗原,标本中如含有Ct脂多糖抗原,则测试卡将有深浅不同的红色条带显示;采用中山天洋公司的试剂检测UU、Mh。严格按照检测试剂使用说明书无菌操作,36 ℃恒温箱UU培养24 h,Mh培养48 h,培养基不变色为阴性,培养基由橙黄色变成红色,且清亮透明为阳性,表示有支原体生长;采用广州鸿琪科技公司生产的细菌性阴道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唾液酸酶法)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抗原分析;无菌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测假丝酵母菌、滴虫、线索细胞、清洁度、pH值。

  1.3  数据处理  两组人群不同病原体的分布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2  结果

  2.1  RTI病原体在不同人群中的检出情况  女性生殖道炎症患者中UU、Mh阳性者分别为199例(47.16%)和65例(15.40%),非炎症患者中UU、Mh阳性者分别为107例(38.35%)和22例(7.72%)。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检出率高于非炎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线索细胞、假丝酵母菌和滴虫在炎症患者中的检出率均高于非炎症者,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01)。在生殖道炎症患者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多为菌丝相,而非炎症人群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多为酵母相,见表1。

  表1  生殖道感染病原体在生殖道炎症和非炎症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略)

  2.2  合并感染的情况  检出阳性结果中,混合感染242例,其中二重感染169例,有8种感染模式;三重感染62例,有3种感染模式;四种感染1例,为UU+Mh+混合感染。以UU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者居多。



  表2  UU与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在炎症患者与非炎症人群中的分布(略)

  2.3  阴道清洁度与pH测定结果  清洁度为2度、3度时病原菌分布集中。3度、4度时未检出病原菌148例,占总例数的21.11%。清洁度为1度、2度共319例,占45.51%;3度、4度共382例,占54.49%。pH≤4.5者492例,占70.19 %,pH>4.5者209例,占29.81%。

  3  讨论

  女性RTI除了常见的假丝酵母菌性外阴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滴虫性阴道炎等外,由支原体和Ct引起的RTI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本院检测中,假丝酵母菌和加德纳菌是RTI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支原体检出率保持较高水平,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滴虫感染率明显下降,且在非炎症人群未见滴虫感染。外阴阴道VVC是最常见的下RTI之一,其病原体80%~90%为白假丝酵母菌,10%~20%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目前非白假丝酵母菌引起的VVC不断增加,使得VVC的诊断和治疗更为复杂,并出现了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的现象。白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有酵母相及菌丝相,酵母相为芽生孢子,在无症状寄居及传播中起作用;菌丝相为芽生孢子伸长成假菌丝,侵袭组织能力加强。白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呈酵母相少量寄生在妇女阴道,当全身及阴道局部细胞免疫能力下降,酵母相转变为菌丝相才出现症状[1]。BV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阴道的菌群失调,文献报道,健康妇女与BV患者阴道乳杆菌菌种数量与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2]。由于占优势菌属的产H2O2的乳杆菌减少,对阴道的自净作用减弱,使阴道加德纳菌、滴虫、假丝酵母菌等有机可趁。BV不仅阴道感染,而且可以引起许多并发症:子宫内膜炎、妇科术后感染、宫颈癌、不孕和流产等。在妊娠期间、流产术之前进行BV检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阴道线索细胞是诊断BV唯一特异和敏感的指标,BV同时伴有pH的增高,而清洁度多正常。沙眼Ct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繁殖周期复杂,主要感染生殖道的柱状细胞或立方上皮细胞。而支原体致病与其血清型有关,泌尿生殖道Ct、支原体感染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两者共同特点是症状轻微,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病程迁延,主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尿道炎、生殖道炎症以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多见,严重者可有输卵管炎、盆腔炎,从而导致不孕、异位妊娠。检测结果显示,无论在生殖道炎症感染患者还是非炎症感染人群,均可检出一定比例的病原体,其中以UU检出率最高,分别达到47.16%和38.35%。两组人群各种病原体感染率(或携带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于红等人报道[3]的UU、Mh在炎症患者和非炎症感染人群中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符,这可能与检测方法、本地区流行血清型不同有关。本检测资料显示,清洁度3度时病原菌检出率最高,清洁度为1度时病原菌检出率最低,为1.10%,提示不仅清洁度高时要注意查找病原菌,在清洁度正常时也要注意查找病原菌,以免漏诊。pH升高主要见于有BV感染和滴虫感染的分泌物中,但在非感染人群及单独UU、Mh、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分泌物中也可见pH>4.5者,甚至有的pH>6.0,可能是由于阴道中的精液、宫颈粘液、经血等因素的影响。混合感染病例中,双重感染常见,其中又以UU合并感染最多见。文献报道,UU在混合感染中与Ct、线索细胞(加德纳菌)、假丝酵母菌有联合效应,可增加女性生殖道炎症的发病率。此效应不仅包括两者相加作用的效应,还可能包括UU与另一种病原体的叠加,呈现相乘效应[3]。混合感染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下RTI一种病原体后,局部微环境发生改变,使得条件致病菌大量增殖或复制形成混合感染。多种病原体感染具有协同作用的情况日益严重,这给疾病的彻底治疗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因为各种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不同,而临床上并不常规的对多种病原体同时进行检测,由此造成女性生殖道疾病的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严重地增加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且也不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一定要认真查找病原菌,避免少报漏报现象,确保结果的准确度。同时临床医生亦应重视各种病原体的检出,特别对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患者,除查找病因进行病因治疗外,还应进一步检查是否为支原体、Ct感染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4],根据检查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针对病原体足量、及时和规律用药,才能达到彻底治愈。

  参考文献

  [1]  薛凤霞,狄文,殷霞.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与处理[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3?5.

  [2]  刘佳明,孙晶,袁杰利,等.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与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生态学特性的比较[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18?20.

  [3]  于红,王蓓,金辉,等.女性生殖道感染中多种病原体的交互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8):594?596.

  [4]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生出版社,2002:281?288.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