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果芸香碱点眼,5min 1次,共3次,30min后再测量前房深度。用药前与用药后前房变浅数值之差为前房深度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组间比较用t检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的安全性及视力情况  所有病例手术过程顺利,在手术中及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人工晶体均植入囊袋内,居中,无移位。囊膜未见钙化及皱缩,未观察到囊袋口缩小,无后囊膜混浊。手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远视力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0.87±0.22和0.6±0.2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3.068,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分别为0.99±0.25和0.89±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t=0.714,P>0.05),见表3。两组裸眼近视力(35cm)分别为0.63±0.16和0.38±0.24,差异具有显著性(t=2.717,P<0.05);最佳矫正近视力分别为0.99±0.25和0.86±0.14,差异具有显著性(t=2.553,P<0.05),见表4。

表3  两组远视力比较  (x±s)

 

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表4  两组近视力比较  (x±s)

 

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2.2  调节幅度  主观法在研究组与对照组间调节幅度分别为3.65±0.91和4.37±1.52,差异无显著性(t=1.787,P>0.05);客观法分别为0.88±0.22和0.27±0.08,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5.596,P<0.001),见表5。用2%毛果芸香碱缩瞳后,两组病例前房深度变化分别为0.90±0.23和0.34±0.26,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t=4,P<0.001),见表6。

表5  两组调节幅度比较  (x±s)

 

可调节式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观察

表6  两组前房深度变化比较  (x±s)

    3  讨论 

   近10年来,随着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在临床应用以来,由于其手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而在临床上迅速普及,但是由于人工晶体没有调节能力,一般在手术后人为地保留-0.5~-1.0D,以使患者在手术后取得较好远视力的同时,对视近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尽管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在白内障手术后无需配戴矫正眼镜而兼顾视远及视近的需要,但它具有对比敏感度下降、眩光和光晕等视力并发症[2],使其在临床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一种全新概念的人工晶体——1CU后房型可调节人工晶体在临床上已经应用,它与多焦点人工晶体的调节只是被动的接受和适应不同,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力量的改变而使人工晶体的屈光度发生改变。它通过在视远、视近时睫状肌放松与收缩而使睫状环扩大与缩小,从而使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后移位,产生调节作用。视远时睫状肌舒张,悬韧带收缩,人工晶体光学部后移;视近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舒张,人工晶体光学部前移,增加屈光力。在临床随访中我们观察到,研究组和试验组两组裸眼远视力之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在最佳矫正远视力之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尽管两组同样保留手术后-0.5~-1.00D的近视状态,但是1CU后房型可调节人工晶体组的裸眼远视力明显优于SN60AT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组,发生以上结果的原因可能与1CU可调节型人工晶体的光学面比SN60AT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的光学面更近眼球的节点,而有利于看远有关。除以上因素外,还可能与可调节型人工晶体具有独特的4襻设计,其光学居中性要优于2襻设计的折叠式人工晶体有关。两组裸眼近视力(35cm)和最佳矫正近视力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研究组近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1CU后房型可调节式人工晶体手术眼视近时睫状肌发生收缩,使悬韧带舒张、人工晶体光学部前移,增加屈光力,而获得较好的近视力有关。本组临床资料表明,应用主观法进行两组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焦人工晶体眼可以利用假性调节[3]来帮助提高视近能力,它是在没有眼球聚焦作用的情况下,使不同距离的物像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而获得较好的近视力,由于增加了聚焦深度而可以获得最大1.5D的假性调节幅度,这与小瞳孔、对称性斜散光、近视散光、角膜多焦点或者球面像差等作用有关。应用客观法进行两组调节幅度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调节幅度分别为(0.89±0.11)D(范围从0.5~1.5D)和(0.27±0.08)D(范围从0~0.75D)。1CU后房型可调节式人工晶体手术眼的调节幅度明显优于SN60AT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手术眼。这说明1CU可调节人工晶体是依赖于睫状肌、悬韧带、晶状体囊袋和人工晶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动态屈光改变,而不像单焦人工晶体的假性调节(不依赖睫状肌收缩的静态光学特性)。为了观察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在囊袋中的移位情况,故本组设计通过点2%毛果芸香碱的方法,用A超测量用药前后的前房深度。证实了通过点2%毛果芸香碱使手术眼睫状肌收缩,导致人工晶体光学部前移使前房变浅而产生调节,即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可以把睫状肌的收缩力转化为使人工晶体光学部向前的运动,以达到假晶状体眼的调节。其光学部每移动1mm可发生1.6~1.9的调节[4]。两组间前房深度的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分别为(0.90±0.23)mm(范围0.08~1.39mm)和(0.34±0.26)mm(范围0~0.83mm)。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光学部具有明显移动幅度。可调节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手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工晶体居中性好,没有发现与人工晶体有关的相关并发症,患者手术后具有更大的调节范围。可以达到预期的视远与视近的良好效果。没有眩光、复视的主诉。对不需要精细工作的患者,其调节力基本可以满足视远与视近的视觉要求。由于手术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仍需要继续观察调节能力是否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手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众所周知,可调节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的晶状体囊袋硬化失去弹性是调节幅度下降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的调节机制是建立在继发于睫状肌收缩引起真正的囊袋收缩的基础上,因此晶状体前后囊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纤维化和皱缩是否会潜在干扰可调节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焦点移动;后囊膜浑浊行手术切开后是否会影响可调节后房型人工晶体调节幅度等,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Javitt JC,Steinert RF.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 multifocal clinical trial evaluating clinical,functional,and quality?of?life outcomes. Ophthalmology,2000,107:2040-2048.
    2  Bellucci R,Giardini P. Pseudoaccommodation with the 3M diffractive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 a refraction study of 52 subjects. J Cataract Refractive Surg,1993,9:32-35.
    3  Sugitani Y,Komori R,Katoch R,et al. Apparent accommodation (pseudo accommodation) on psudophakia. Floia Ophthalmol Jpn,1979,30:326.
    4  Leyland M,Bloom P. Intraocular lens design for pseudoaccommodation. J Cataract Refract Surg,1999,25:1038-1039.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