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进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

    【关键词】 固体脂质纳米粒;综述;制备;给药途径

  0引言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指粒径在10~1000 nm之间的固态胶体颗粒,它以固态天然或合成的类脂如卵磷脂、三酰甘油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或夹嵌于类脂核中制成固体胶粒给药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可替代乳剂、脂质体和聚合物纳米粒的新型胶体给药系统[1]. 其突出的优点是生理相容性好并可生物降解,可控制药物释放及有良好的靶向性,同时避免了有机溶剂不能完全去除的缺点[2,3]. 我们综述其制备方法和给药途径,提出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展望.

  1SLN的制备方法

  1.1薄膜

  超声分散法将类脂和药物等溶于适宜的有机溶剂中,减压旋转蒸发除去有机溶剂,形成一层脂质薄膜,加入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后,用带有探头的超声仪进行超声分散,即可得到小而均匀的SLN. Hodoshima等[4]以合成的聚乙二醇类脂(PEGlipid)与卵磷脂(PC)或二棕榈酰磷酯酰胆碱(DPPC)为乳化剂,制备4O四氢吡喃阿霉素(THPADM)前体药物的SLN,先将THPADM酯化,然后与PEGlipid,PC或DPPC,三油酸甘油酯或大豆油以3∶5∶5∶7的比例溶于二氯甲烷甲醇(4∶1)混合溶剂中,减压旋转蒸发使成一层薄的脂质膜,再加入0.24 mol/L的甘油溶液,超声分散,得粒径为30~50 nm的SLN. 冰箱放置20 mo,其粒径及粒径分布均无明显变化. 薛克昌等[5]将360 mg大豆磷脂和39.4 mg十六酸拉米夫定酯(LAP)溶于50 mL氯仿,旋转蒸发除去氯仿,加入60 g/L 甘露醇水溶液,超声分散后得到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SLN),HPLC法测得其载药量为9.6%,包封率为97.69%.

  1.2高压乳匀法又名高压均质法,其原理是在高压泵作用下(100~2000 Pa)使流体通过一个仅有几个微米的狭缝,流体在突然减压膨胀和高速冲击碰撞双重作用下内部形成很强的湍流和涡穴,使乳状液被粉碎成微小珠滴, 按工艺的不同可分为热乳匀法和冷乳匀法.

  1.2.1热乳匀法将类脂加热熔融后加入药物,熔融物分散于热的乳化剂水溶液中形成初乳,初乳在高于类脂熔点的温度下经高压匀质形成纳米乳,室温下纳米乳冷却固化即形成SLN. 制得的SLN粒径小且分布窄,但长时间高温条件可能导致药物发生降解. Wissing等[6]用此法制备了作为防晒剂载体的SLN,平均粒径200 nm. 体外释放和穿透实验证明此SLN具有很好的缓释性能,并且在高的载药量时扩散系数低,能长久的覆在皮肤表面.

  1.2.2冷乳匀法先将载药类脂熔融物在液氮(或干冰)中固化,然后研磨成粒径为50~100 μm的颗粒,再将其分散于乳化剂水溶液中形成初乳,最后在室温(或低于室温)下高压匀质即得. 较之热乳匀法粒径变大,粒度变宽. 为达到和热乳匀法相近的粒径需增加循环处理次数[7]. 此法优点[8]是:使药物暴露于热环境中时间短,降低高温引起的敏感性药物的降解;降低乳化过程中药物在水相中的分布;避免纳米乳结晶步骤复杂化所引起的几种中间相的形成.

  1.3乳化

  溶剂挥发法将脂质材料溶于与水不相溶的有机溶剂(如环己烷)中,然后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相中乳化,挥去有机溶剂,脂质就会从水相中沉淀出而得到SLN. 粒径的大小取决于脂质在溶剂中的浓度,一般脂质含量为50 g/kg时所得粒径较小. 其优点是可避免加热,但有机溶剂的残留使得药物具有潜在的毒性. 应晓英等[9]用此法制得了卡马西平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120.0±9.8) nm,Zeta电位为(-50.6±3.3) mV,包封率89.8%,药物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线性方程,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1.4微乳法通常先将脂质载体在65~70℃加热熔化,加入药物、乳化剂、辅助乳化剂和温水制成外观透明、热力学稳定的O/W型微乳,然后在搅拌条件下将微乳分散于2~3℃冷水中,即可形成SLN分散体系. 热的微乳与冷水的体积比通常为1∶25到1∶50. 微乳制备十分简单,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无需特殊设备,其粒径也足够小,分散过程不需要额外的能量即可获得亚微米范围的颗粒. Marengo等[10]发现热的微乳与冷水之间的温度差对制得的SLN的粒径大小起重要作用,微乳中的油滴的快速结晶有助于形成小粒径的SLN,并且避免油滴之间的融合.

  1.5溶剂分散法将脂质在一定温度下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倒入酸性水相中调节Zeta电位,得到凝聚的SLN,离心分离即得. Hu等[11]将396 mg单硬脂酸甘油酯和4 mg氯倍他索丙酸酯在50℃水浴上溶于24 mL丙酮和乙醇(1∶1,V/V)的混合溶剂中,在机械搅拌下倒入适量的含10 g/L PVA的酸性水溶液中,室温400 r/min搅拌5 min,离心,重新混悬于水中,冷冻干燥得到SLN.

  2SLN的给药途径

  2.1静注给药SLN主要被制成胶体溶液或冻干粉针后静注给药,达到缓释、延长药物在循环系统或靶部位停留时间等目的. 薛克昌等[12]用自制的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SLN)和半乳糖苷修饰的十六酸拉米夫定酯固体脂质纳米粒(LAPGSLN)小鼠尾静脉注射,测定拉米夫定(LA)在血清及肝、肾、肺、脾中的浓度,结果表明LAPSLN和LAPGSLN有良好的肝靶向性,对提高疗效和降低毒副作用有一定意义. Yang等[13]报道了喜树碱SLN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和分布,与喜树碱溶液相比,SLN在组织中驻留时间延长,特别是在大脑、心脏和含有网状内皮细胞的组织内. 其中脑部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提高10.4和4倍.

  2.2口服给药口服是最方便且最为患者所接受的给药方式. SLN可以液体形式口服,或干燥成粉末后加工成其他剂型,如片剂、丸剂、胶囊、软胶囊和粉剂等. 口服后利用纳米颗粒的黏着性可增加载药粒子在药效部位或药物吸收部位的停留时间和接触面积,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规则吸收. SLN可替代赋形剂改善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分布,保护多肽类药物免受胃肠道消化酶的降解,并可能通过其他转运途径促进吸收. 据Penkler等[14]报道,口服环孢霉素SLN在动物体内可以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延长药物在血浆的停留时间. Bargoni等[15]报道,SLN在十二指肠给药后淋巴吸收增加.

  2.3肺部给药SLN用喷雾干燥法制成粉末,可用于肺部干粉吸入给药. SLN作为肺部药物传输系统尚未得到充分开发,但肺部中药物从SLN中的释放具有诸多优点,如可控制释药和延长释放时间等. 由于肺部的颗粒很容易被肺部巨噬细胞获取,可考虑靶向肺巨噬细胞,治疗巨噬细胞系统疾病[1].

  2.4经皮给药SLN作为局部给药的主要优点在于可避免化学性质不稳定药物的降解. 同时,由于SLN可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膜,水分挥发导致SLN分散体发生形变,药物被挤出,从而提高药物经皮吸收量. SLN作为外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载体可明显增加皮肤对药物的吸收. Mima等[16]制备了泼尼卡酯(PC)的SLN制剂,用角质化细胞和纤维母细胞的培养物,重新构建的表皮以及切割下来的人的皮肤来评价PCSLN制剂的毒性和药物的吸收性. 结果表明与PC乳膏剂相比,PCSLN对皮肤的穿透性增加了30%. SLN还可作为防晒品的载体系统,Wissing等[6]发现,SLN本身具有物理防晒特性且可提供缓释给药作用,与抗紫外线药物合用制得防晒剂二苯酮SLN效果良好,使药物在皮肤表面存留时间延长.

  2.5眼部给药眼用制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药物易从给药部位清除. SLN具有黏附性质,可延长在给药部位的滞留时间,从而有效提高疗效. Cavalli等[17]对妥布霉素(TOB)的SLN制剂的小鼠眼部给药进行了研究,发现TOBSLN能显著提高TOB的生物利用度,其在角膜表面和结膜囊中滞留时间明显延长.

  3SLN所存在的问题

  3.1载药量评价一药物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