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摘  要] 目的:为了解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特征,探讨导致心理恐慌和非理性行为的现象和程度。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整群抽样,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导致心理恐慌和非理性行为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不同性别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地区间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非典疫情给人们带来的恐慌导致人们出现行为的改变和盲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政府在平时就应该切实做好民众对公共卫生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检测和控制。

  [关键词] 非典;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民众;心理应激

  非典一度打乱了我们平静的生活,它给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也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而给人们造成的无尽的恐慌更加剧了经济损失,甚至引起社会治安混乱。爆发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的非典疫情,不仅给人民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和伤害,而且由此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难以估量[1]。非典有可能再度发生,禽流感已在全球蔓延,多少已曾出现过的疾病会再度出现,多少未曾出现过的新病种也会出现。因此,非典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思考,我们不得不思考我国未来医学的疾病控制体系如何建立,我们不得不思考国民的良好卫生习惯如何养成,我们不得不思考我们会以什么样的心态应对这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作为预防医学工作者,它不仅要求我们有更加专业的业务水平,有更加科学的防范手段,有更高的综合素质能力和建立更加合理的预防体系,还需要我们在遇到非典、禽流感这样的突发事件时能够稳定民心,配合政府发动全社会参与,以最短时间控制疫情。为此我们需要了解民众在疫情突发事件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对山西省民众在非典期间相关知识的了解、行为特征、心理应激状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以掌握突发性卫生事件期间民众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应激状况的客观数据,为政府制定救灾防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我省、娄烦、沁县、太原、忻州五地区的民众700名作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按照KAPB模式,参考有关文献自行设计《对非典的认识、态度及相关问题调查表》,内容涉及民众的一般情况,对非典的认知、心理及行为应对方式、应对非典的认知指标、应对非典的行为指标、应对非典的心理指标三个方面等,调查的内容包括共75个问题,非典调查表每个问题有3个答案(符合、不一定、不符合),只选其中1个最符合自己想法和实际情况的答案。调查员经统一培训后进行现场无记名调查。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此只对民众的一些非理性行为进行相关分析,其他将另做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共发出调查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90份,有效率为98.57%。其中男性为509人(73.77%),女性为181人(26.23%)。职业包括:学生、教师、农民、工人、医生、干部、无业、其他。调查者中年龄11岁~86岁,平均年龄为(38.8±16.0)岁。

  2.2  民众对非典的认知状况  我省民众对非典病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非典疑似患者的确定过于敏感,对非典的疗效表示怀疑和担忧,对非典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广泛关注,老年人接受政策改变习惯的主动性远不如年轻人。

  表1  非典流期间我省民众行为调查结果(略)

  2.3  非典期间民众心理应激状态  个人心理应激特点表现为对自己的安全表示担心,反映了民众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焦虑和不安引发了个人行为的相应变化;恐慌心理未导致思维和判断的扭曲。群体心理应激特点表现为男性民众心理状态较稳定;30岁、40岁年龄组民众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家庭其它成员的心理;获取的相关信息利于降低群体民众的内心问题恐慌。



  2.4  民众行为状况  表1显示:67.7%的民众认为燃放爆竹和烧香拜佛是无济于事的,但是也有32.3%的民众对这种说法是相信的或者不确定;56.8%的民众不认为喝绿豆汤可以预防非典,43.2%的民众对该说法不能确定;47.7%的民众家庭经常熏醋来预防非典;20.5%的民众吸烟量增加,以缓减心理压力;35.8%的民众“别人说什么药可以防治非典我就买什么药”。

  表2  非典流行期间我省不同性别民众行为比较(略)

  注:**P<0.01

  2.5  不同性别的民众非典流行期间非理性行为的差异  从表2可以看出,在所有问题里,除了“我家经常熏醋,以防非典”的回答符合率在不同性别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差异无显著性。在对“熏醋以防非典”这个认知行为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我省非典流行期间也出现了“喝绿豆汤来预防非典”非理性行为,在不同性别之间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另外从地区间对比也有差异,相对发达地区盲从行为符合率较低。如对“别人说什么药可以防治非典我就买什么药”、“用烧香拜佛来预防非典”在太原地区最低。对于“喝绿豆汤来预防非典”,在不同地区之间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3  讨论与建议

  从非典期间民众的心理应激反映和行为变化分析,在出现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民众的盲从行为比较严重。非典期间,在我省曾流行过多种如烧香拜佛、燃放烟花爆竹、喝绿豆汤、熏醋等行为。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每一种非理性行为在民众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说明在非典期间民众的行为严重的受到群体行为和意识混乱的影响,个体的判断不只靠科学,部分民众的行为受到非科学的因素影响还是很大的,所以应注重科学的引导、科学知识的深入宣传。当出现突发事件,民众的心理压力加大,在群体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意见或行为,即从众行为。对一般人来说,当自己的行为与群体的行为完全一致时,心理上就感到安稳;当与多数人意见不一致时就感到孤立。许多基本的个性因素与从众行为有关,如个人的智力、能力、情绪、自信心、自尊程度、年龄、性别不同,出现从众行为的几率和程度也不同。那些智力能力较低、情绪不稳定、缺乏自信、依赖性强、墨守成规的人,较易出现从众行为[2]。“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而从众心理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如果一个人的受暗示性强,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以人们抢购板蓝根为例,其实板蓝根的抗病毒性效果不一定比其他可替代的药好,但由于人们都去抢购板蓝根,所有的人对它都情有独钟,这正是从众心理的反映。从众心理表明人们综合素质偏低,对来自各方的信息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从众行为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出现差异有显著性,是符合情理的,就性别而言,女性回答符合率高于男性,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以农村为主,可以想见,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现在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仍然相对较低,她们的自信心、自尊程度较低,墨守成规,依赖性强,因此女性更易出现盲从行为。盲从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也造成了一定的市场秩序混乱。事实上,只要对此病有充分的认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个人、家庭、医院的防治,“非典”就不再可怕,是可以预防和救治的[3],恐慌和不安就可以避免,盲从非理性行为可能就不会出现,从而就可避免一些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全民素质,切实做好民众对非典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这样才可以以最小的经济投入获得较大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燕,孙业恒.SARS研究现状[J].疾病控制杂志,2003,3(3):169?172.

  [2]  毛海峰.企业安全管理群体行为与动力理论探讨[DB]./2004/12?17/1923.asp.

  [3]  曹承建.健康教育在SARS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11(11):44?4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