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的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方法。方法 通过对88例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护理,认为在VAP患者的治疗中,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呼吸道管理工作极为重要,强调有效地呼吸道湿化、吸痰,严格消毒措施,及时检查并保持呼吸机管道及接水瓶的清洁无菌是防治VAP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管理 护理体会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由感染性因素造成的肺实质性炎性反应。随着呼吸机机械通气的广泛应用,VAP已成为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近年来88例VAP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经人工气道(经口/气管切开套管)机械通气的患者198例,行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48 h者147例,临床资料完整的VAP患者88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4例,年龄17~80岁,机械通气时间3~20d,平均4.8d。VAP的诊断标准: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机治疗48h后出现全身发热,体温≥38℃或较基础体温升高1℃,白细胞(WBC)升高,WBC>10.0×109/L或<4.0×109/L,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新增或扩大的阴影面积,经防污染标本刷采集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定量培养≥10个。88例VAP患者中,75例经治疗好转,成功脱机;8例因严重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5例因病情危重或住院时间较长、预后差、经济负担等原因放弃治疗。
2 观察及护理
2.1 妥善固定气管插管
随时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并记录插管外露的长度以及固定情况,避免气管插管移位、阻塞,保持人工气道通畅。
2.2 机械通气的管理
本组患者平均使用呼吸机时间为119.4h,除根据血气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外,还要注意认真观察以下情况:①患者有无烦躁或表情淡漠等脑缺氧症状;②胸廓起伏情况、皮肤色泽、体温等;③观察意识、瞳孔、心率、呼吸音及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了解心肾功能和肺泡通气功能,大便的颜色等。
2.3 定时吸痰
人工气道正压通气患者不能进行有效咳嗽,需借助吸引来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气体交换。吸痰时要注意,动作轻柔,吸痰管必须在无负压的情况下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切勿边插边吸引,吸痰管插入至有阻力感觉时后退1~2cm,使管口游离后再进行吸引,避免损伤黏膜。严格无菌操作,每吸1次,更换1次吸痰管。痰液位置浅时应由上向下吸引,痰液位置深时应从下向上边提边吸引。吸痰前让患者吸氧1~2min,吸痰时间应限制在15s内,以免缺氧。
2.4 预防和减少误吸
呼吸机管道内的冷凝水为污染物。必须及时清除,需要离断管道、变换患者体位及处理冷凝水时不能使冷凝水倒流,引起患者误吸。另外,应做好口腔护理和导管护理及时发现并处理真菌等感染。
2.5 加强呼吸道湿化
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道失去了原有生理功能,湿化不足,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影响通气功能。我们用灭菌注射用水加入湿化罐中,禁用生理盐水,因为生理盐水溶质不蒸发将在罐内形成沉淀,还可进入支气管肺内,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不利于气体交换。如果痰液黏稠,可予以呼吸机雾化吸入,并加强对病人胸背部的扣拍,定时协助对病人的翻身,促使痰液的稀释及排出人工气道的建立。每天湿化总量需根据病情、痰液黏稠度调整,一般在200~400ml左右,以患者分泌物稀薄,痰液易吸出为目标。
2.6 患者体位
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应取半卧位,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引流。如有痰不易咳出,可给予祛痰灵口服液。
2.7 心理社会支持
对机械通气患者无论其意识清楚与否,均应受到尊重,ICU的护士要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一定要掌握呼吸机使用的各项参数,以免因使用不当造成人为肺损伤,诱发VAP。主动亲近患者细致地解释、语言鼓励和精神安慰,可增加患者治愈的自信心和增强通气效果的功能。
总之,我们的体会是,监护病房应加强VAP的预防措施,降低VAP的发生,提高抢救率,降低住院费用。监护病房内应保持整洁、舒适,维持适宜的室温(18℃~20℃)与湿度(50%~60%),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定期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加强口腔护理,呼吸道管理,充分湿化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为避免患者误吸,可摇起床头支架20°~30°;严格无菌操作,呼吸机管道回路、湿化器、雾化器严格清洗并消毒;定时更换,防止交叉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肺部感染才能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