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风险教育,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明显提高,护理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结论:急诊科作为高风险科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急诊 护理风险 管理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年就诊量约6万人次,急危重症患者约占就诊总数的46%,作为高风险科室,患者就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涉及到潜在性的法律问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1]。因此,进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对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急诊护理风险的相关因素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急诊护理行为对象具有病情危急、复杂多变、多学科性的特点,护理工作具有任务繁重、被动面临突发事件和意外灾害事故所致批量伤员等特点,护士的急救技能又是超过各种服务之上的组合活动,具有高风险性,急救过程中承担着诸多的法律责任。
护士自身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急诊的扩建和工作量的逐年加大,需要不断增加新护士,造成护士年轻化,学历高低不等,急诊门诊46名护士中,平均年龄28.4岁,年轻护士存在工作经验和应变能力的不足;由于长期紧张的工作,容易导致护士缺乏责任心,对患者的病情观察不细致,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变化[2],抢救技术不熟练或违反操作规程,容易造成差错事故的发生。
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法律意识淡薄,不懂得依靠法律的武器维护护患双方的权益,不能将自己的工作责任和法律责任相互联系,故在护理工作中易导致护理纠纷发生;对护理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记录不全面、内容不严谨,导致在医疗纠纷处理中处于被动地位。
缺乏服务意识和护患沟通技巧:繁重的抢救工作导致护士产生职业倦怠[3],影响个体工作,使服务意识不强和工作满意度下降,导致患者及家属不信任。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护士来不及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有效地沟通,短时间内不能满足患者及家属的所有需求,导致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患者转运期间的危险因素:转运危重患者时未能充分评估病情和正确把握转运指征,准备不充分,责任心不强,安全措施不到位,搬运方法不当,途中观察病情不仔细以及发生病情变化未能及时正确处理,与接收科室工作配合不协调和交接班不细致等都是导致意外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
非技术方面因素:抢救工作需要多种仪器的辅助,如呼吸机、除颤仪、心脏复苏器、心电图机等,仪器的故障或用后不能及时消毒、保养;抢救药品不齐全或用后不能及时补充;器械、药品放置不科学导致抢救过程慌乱等因素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措施落实到位:风险管理制度是预防护理风险的重要保证,根据护理部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要求,充分评估急诊工作的各个高危环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和防范细则,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素质:通过分层次的岗位培训与考核,使其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急救护理专业化,要求急诊护士在精通业务、熟练操作的同时,还要有预见性、主动性、独立性的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优质的护理服务。
增强法律知识培训,强化风险意识:通过举办法律知识学习班,组织医疗护理纠纷个案分析会,不断提高护理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避免、控制护理风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提出护理文件的法律效应,急诊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护理及病情动态变化的记录,是护士执行医嘱实施抢救的主要依据。
提高沟通技巧,建立新型护患关系:在急诊护理服务中,护士要善于捕捉患者的服务需求,满足其对服务精细化的要求。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关心、细心、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向其说明抢救、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处理技巧,使之明白各项操作、检查等护理工作均存在已知或未知的风险因素。
加强患者转运过程中的风险管理:转运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包括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情况,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材;做好心理护理及解释工作;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心跳骤停者就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迅速到急诊科继续抢救;转运前电话通知接收科室,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因等待而加重病情,将患者一般状况、用药、液体出入量等情况做好交班,并在“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本”上双方签字。
规范仪器药品的应用和管理:仪器药品的质量问题会直接或间接造成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必须注重急诊仪器、药品的管理,做到专人管理,定点放置,使用后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每周全面、系统检查两次,并在记录本上做详细登记。
讨 论
医疗行业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的“高危工作”,急诊护理行为则有更大的风险与责任,目前我国护理风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急诊护理工作必须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作为管理者,时刻面临着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变革,要加强新思想、新理论的学习,不断优化护理团队和服务流程,降低急诊护理风险,保障急诊护理工作安全、有序的进行。
通过对潜在护理风险因素的识别、防范和改进,急诊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加,对护理风险管理的态度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护理差错事故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逐年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琳,张海平,冯力.急诊护理风险管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4):181-182.
2 吴静.急诊护士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内科,2007,2(6):1000-1001.
3 王书会,孙梅花,高慧萍,等.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关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