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换石油”既可以保证中国稳定获取原油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03

  【摘要】 金融危机的国际大环境背景下,中国先后与俄罗斯、巴西等国家签订了贷款换石油协议。本文结合国际经济政治环境,指出贷款换石油模式产生的动因,分析该模式对我国的石油供需安全、外汇储备等各方面的战略意义,结合协议条款和贷款国经济局势以及石油生产贸易现状归纳该模式存在的利率、油源等风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贷款 石油 模式

  我国先后与俄罗斯、委内瑞拉、安哥拉、哈萨克斯坦和巴西五国签订了总额为4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按照这些协议,在未来十五到二十年间,中国将通过向相关国家的石油企业提供贷款,换取每年3000万吨左右的原油供应。“贷款换石油”对贷款双方而言,可谓各取所需。“贷款换石油”是一个中国式的国际石油贸易模式创新。与从国际石油市场上直接购买“贸易油”和直接投资海外从而获取“份额油”不同,贷款换石油所选择的谈判对象既不是财大气粗的中东石油生产国,也不是地缘政治风险极高的国家,而主要是与中国一样的新兴国家,其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同时对国外资本又有较高需求。如果“贷款换石油”协议进展顺利,“贷款换石油”无疑还将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众多产油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联系。

  1. 贷款换石油模式产生动因分析

  贷款换石油模式的产生背景是始于2007的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石油价格从147美元急剧下跌至40多美元,国际石油市场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依赖石油作为国家振兴主导产业的众多产油国出现了国民收入下降,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运营资金短缺,石油生产国缺少现金来进行经济拯救计划,而金融危机造成了国际融资成本骤然上升,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通过发行国际债券填补财政空缺的希望难以实现。
  1.1石油生产国财政资金匮乏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巴西等石油出口国的经济与油价的涨跌密切相关,急切需要依靠石油出口换取经济发展资金。尤其是俄罗斯,俄罗斯2009年财政预算的重要参考指标是国际石油价格为75美元。当国际油价为每桶60美元时,财政收入便开始出现赤字;当低于50美元时,赤字将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油价暴跌对俄罗斯外汇储备影响惨重,自2008年8月以来,受金融危机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俄罗斯遭遇资金外撤潮。2009年俄罗斯需要偿还的外债总额高达1771亿美元,今后三年需要偿还的外债远远高于现有外汇储备总额。近年俄罗斯油气企业对外扩张迅猛,需大量借用西方银行短期贷款。金融危机油价下跌的环境下,企业收益大幅减少。在此情况下,石油公司不仅无力偿还外债,而且无力筹措2009年的生产投资,陷入走投无路的困境。受到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是俄方主动促成贷款换石油的重要原因。
  1.2石油出口国多元化出口
  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版图呈现俄罗斯与欧美抗衡的局面:欧美筹建纳布科管道,俄罗斯便筹划南溪管道;西方热议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项目,俄罗斯就提出沿里海管道方案。而俄罗斯通过拉拢中国,以石油为诱饵加强与中国的联系,以期获得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上的支持,这样有利于增加俄罗斯在与美国、欧洲全面博弈中的筹码。目前,俄罗斯正在制定2030年的能源战略。俄罗斯与欧洲在油气供给问题上相互依赖,这既是欧洲的软肋,也是俄罗斯的软肋。如果开辟了东方市场,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依赖可以大大减轻。如果远东油气管道已经开通,俄罗斯人应对西方压力的姿态可能更为强硬。而中国的大市场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同样巴西、哈萨克斯坦和委内瑞拉等新兴国家迫切希望通过增加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避免过度依赖欧美国家的局面,实现国际石油市场的多元均衡博弈,取得国家最大化的政治、经济收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上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