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事业单位提高经济效益与会计核算方法的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05-03
摘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保留预算会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明显地向企业会计制度迈进了一大步。本文首先分析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
事业单位是指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以来,新制度所设计、构建的会计核算体系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但是,从事业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审视,从制度和实务必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新会计核算体系尚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
一、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1)原始凭证方面。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部分会计原始凭证的失真现象。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中,同样也存在着相同问题,主要表现为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及原始凭证不真实。
(2)记账凭证方面。一是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二是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三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四是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五是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
(3)账簿设置方面。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
规范,有的挖补徐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
2.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隐瞒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有些部门、单位在法定账册之外另设账册,使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会计信息失直,也为一些人违法乱纪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部门、单位有章不循,利用虚列支出、“坐收坐支”,等方式转移预算外资金,致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有些部门、单位借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之便,侵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资产负债管理无序
有些部门、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擅自扩大投资规模,随意超计划、超预算,不重视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存在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些单位甚至长期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固定资产实有价值及数量无法落实。不仅固定资产如此,存货管理也是如出一辙。
4.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很多行政事业性单位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单位的电算化会计资料不完善,加之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甚至导致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信息泄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的凭证、账表采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特别是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的3年以上的纸质会计档案,很容易褪色造成字迹不清,难以完好地保存到规定的保管年限。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会计档案的不完整和不安全。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1.完善和健全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和执法力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与此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会计电算化
事业单位是指主要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以实现社会效益为宗旨,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事业单位会计是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事业单位资金运动过程,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执行国家预算情况的会计。自《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以来,新制度所设计、构建的会计核算体系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但是,从事业单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审视,从制度和实务必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新会计核算体系尚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
一、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1)原始凭证方面。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部分会计原始凭证的失真现象。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中,同样也存在着相同问题,主要表现为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及原始凭证不真实。
(2)记账凭证方面。一是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二是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三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四是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五是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
(3)账簿设置方面。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
规范,有的挖补徐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
2.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隐瞒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有些部门、单位在法定账册之外另设账册,使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会计信息失直,也为一些人违法乱纪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部门、单位有章不循,利用虚列支出、“坐收坐支”,等方式转移预算外资金,致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有些部门、单位借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之便,侵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3.资产负债管理无序
有些部门、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擅自扩大投资规模,随意超计划、超预算,不重视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存在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些单位甚至长期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固定资产实有价值及数量无法落实。不仅固定资产如此,存货管理也是如出一辙。
4.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
很多行政事业性单位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单位的电算化会计资料不完善,加之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甚至导致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信息泄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的凭证、账表采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特别是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的3年以上的纸质会计档案,很容易褪色造成字迹不清,难以完好地保存到规定的保管年限。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会计档案的不完整和不安全。
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对策
1.完善和健全国家制定的会计法规制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和执法力度
在法规体系建设上,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科学性、严谨性,完善其配套措施,注意各相关法规的衔接,避免执行的混乱,健全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各项工作及监管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堵住会计核算不规范的法律漏洞。与此同时,加大会计法规实施力度,强化单位负责人的第一负责人意识,增强法纪观念,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除要求及时整改外,应严格依法处理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