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到承包经营,再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问题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是因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主体——国家,具有互相矛盾的双重目标:一方面,国家努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国家的代言人,如政府部门和行政机关考虑到新旧企业制度的更替会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动荡或者承担高昂的改革成本,国家不得不默认低效率的国有企业继续原路行进。本文从国家的层面分析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诺斯悖论,软政权,资本有机构成,论文代写
一、诺斯的国家理论
关于国家的起源,最有影响的两种理论是“契约论”和“掠夺论”。“契约论”认为:国家是公民达成契约的结果,它要为公民服务。在国家没有成立之前,契约是人与人之间达成的协议,但是这种协议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而且也不具有稳定性。所以产生了国家这个组织,通过国家的力量和强制手段保证契约的实施。“掠夺论”认为:国家是某一阶级或集团的代理人,国家的作用是使权力集团的收益最大化。在诺斯看来,国家既有“契约”的属性,也有“掠夺”的属性,因此他折中这两种国家起源的理论,提出了“暴力潜能”分配论: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中平等地分配就形成契约型国家,若不平等分配,便产生掠夺性国家,由此出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即掠夺者和被掠夺者。在此基础上,诺斯在1981年提出,国家具有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向不同的势力集团提供不同的产权,获取租金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国家还试图降低交易费用以推动社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获取国家税收的增加。国家的这两个目标经常是冲突的,这就是著名的“诺斯悖论”。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国家行为分析
国有企业在我国具有双重的地位,一方面,国有企业作为企业应该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即产权明确;权责清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另一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企业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有企业肩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战略部署的责任;(2)国有企业肩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责任;(3)国有企业肩负着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4)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大的特殊任务。鉴于国有企业的双重地位,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国家一方面要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在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过程时又面临着来自利益集团和自身的利益损失的阻碍,这就造成了国家行为的矛盾,可以理解为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家行为的“诺斯悖论”。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有企业改革中政企关系不明确。按照现代产权理论必须实行政企分开,但是政企分开又会出现所有者“虚位”的现象,造成经营权侵蚀所有权的结果。为了防止这样的结果,所有者只好加强监督,结果又回到了“政企不分”的老路子。也就是说,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存在两难的悖论。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承包制改革失利就是这个原因:承包制中,国有资产在经济关系上处于所有者“虚位”,企业的管理权在承包方的厂长手中,但是国家仍然对经营成果负责。结果是双方对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都缺乏自主性,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极大浪费。如果给管理者很大的权限,又会使得管理者实行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损害国有企业的利益。另外,承包经营者与国家之间是共享利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使得产权关系变得更为模糊,国家和企业在分享利益时,企业侵蚀国家的利益在所难免,由此引发国有企业成员的道德风险所导致的国有企业经营亏损和国有资产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