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设计链作为产品研发设计的发展趋势,其知识共享可以提高研发效率,提升设计链的整体绩效。基于修正后的计划行为理论(TPB),从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的外生变量,提出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验证了知识共享模型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链;知识共享;研发设计
1引言
设计链是基于市场需求将地理上分散的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等组成产品研发设计网络。“设计链”一词最早出现于服装业,目前设计链理论被大量应用在电子产业,例如系统芯片(Systemonchip,SOC)设计。设计链是产品研发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跨企业间的研发资源,可以达到迅速研发、降低成本的目的。
目前,设计链已经由概念演进为一种管理方式,与供应链、研发联盟和协同设计等模式相比,设计链具有不同的内涵及特征,是一种新型竞争模式和管理模式。设计链主要定位于上下游企业问的协同研发关系,企业间传递的主要是产品设计和研发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将协同研发具体化,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供应链中。设计链的实质是形成知识流动的创新网络,企业间的知识互补性是形成设计链的基础。企业间以高度协同方式进行知识交流与合作。知识共享是设计链成功的前提与基础。设计链中各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频率越高,越能提高设计研发能力。当设计链成员愿意知识共享时,可相互学习不断丰富各自的设计知识库,提高研发效率,从而提升整个设计链的绩效。然而,作为一个新兴课题,设计链知识共享尚未被研究,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也有待探讨。本文将应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分析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提出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供设计链成员企业参考。
2知识共享相关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知识是一种具有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它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文字化后的信息、专家独特的见解、组织的观念、规则、程序等。知识与一般产品不同,它不具有规模效益递减特点,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越频繁,越能发挥知识的价值。Quinn认为知识若经过共享,双方获得的信息和经验会呈线性增长,若继续共享知识,得到的信息和经验会呈指数增长。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互动过程,它不像商品那样可以自由传递,在分享他人的知识时,必须有重建(Reconstruction)行为,需要具备一定知识才能学习、分享知识。Davenport等提出了知识转移公式,即转移(或共享)=传送+吸收(和利用)。传送是共享知识给潜在的接受者。吸收是指接受知识的人或团体对知识加以理解、消化。Eriks.son等认为知识共享过程包括认知与行为两个层面,在共同分享现有知识过程中,会创造新的知识,由此提出一个知识共享创造模型(Sharedknowledgecreationmode1)。由此可见,跨组织间的彼此合作交流、讨论知识,会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新知识。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量快速而持续地学习,这也凸现出知识共享的必要性。Argyris认为组织中的个体之间不互相沟通,则个体可能会学习成长,但组织不会成长。Jarvenpaa也认为知识共享对于组织的成长与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组织绩效有正面效果。
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
研究设计链知识共享,需要将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现做出以下假设:
(1)利已主义者,即设计链成员企业是自私的,在做出知识共享等决策时首先考虑自身利益,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
(2)有限理性(Boundedlyrationality),即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有能力判断做出的知识共享决策的结果;
(3)借鉴性(Retrospective),即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指导当前的行为并做出判断;
(4)相互依赖性(Mutualinterdependence),即作为设计链成员,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考虑其他合作伙伴的反应,不是单纯地考虑对自身有利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