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现中国与日本经济合作的稳定态势,将有助于地区和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对维系两国经济合作稳定性的内生机制所做分析后,需要从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上进行现状反思。最终,应在理性看待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步改善依赖日本的技术引进、科学合理的开展出口导向工作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策略构建。
关键词:经济合作;内生机制;优化;中日
作为世界两大经济大国,实现中国与日本经济合作的稳定态势,将有助于地区和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然而,随着当前众所周知的政经环境变化,中日经济合作也在这一时期出现的破折,甚至有国人提出了抵制日货的民粹主义口号。不难理解,在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诸多高端技术在依赖于自身创新驱动的同时,还需要从日本等发达国家进行采购。同时,在目前仍然依托出口导向的国民经济发展现状下,还需要深入挖掘日本市场的需求潜力。可见,维系中日经济合作的稳定性是十分必要的。
但这里也需要指出,现阶段的政经环境在很大程度削弱了双方的合作意愿。因此,如何分析出维系双方经济合作稳定性的内生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一、维系中日经济合作的内生机制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对内生机制展开分析:
1.需求拉动下的内生机制分析。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为目的的主题分析,自然需要建立起中国的经济合作利益的基础之上。从我国对日本所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可以发现,日本的轿车产品和电子技术类服务将是我国长期所需要的。这种需求拉动下的内生机制,将借助双方在国家利益的考量上得到较为稳定的发展。另外,日本的文化产品(如电子游戏)也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供给推动下的内生机制分析。这里的供给,当然是指我国产品出口日本这一事实。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需要建立在互补性的基础上,而当前中日之间的互补性已超越了比较利益学说的规定,而是在拓展到了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领域,综合形成了经济合作的基础。为此,除了中国的稀土、农产品出口外,还涉及到国际技术合作。从而,这种供给推动下的内生机制也维系着中日经济合作的稳定性。
二、分析基础上的现状反思
正如前面所提到了,当前中日之间的政经环境不容乐观,而且日本右翼政治氛围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改变。为此,我国若基于传统经济合作意识,将很难在未来占领利益高地。因此,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现状反思。
1.需求拉动下的现状反思。前不久习主席指出,要建造中国自己的大飞机,并且也提到了要生产自己的高端医疗设备。这就充分表明,中央已经意识到很多技术是买不来的,即使买来也将受制于人。因此,应打破模仿和跟踪日本高新技术的习惯思维,并应大力开展基于国情的技术创新工作。
2.供给推动下的现状反思。在中日长期的打交道中也使我们知晓,日本有时并不按常理出牌。同时,日本在对外经贸活动上也存在着“明修栈道、暗渡成仓”的习性。因此,我国在向日本进行产品出口和技术合作(包括企业之间的合作)时,应建立起监管和预警机制。
三、反思引导下的优化策略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反思引导下,优化中日经济合作的策略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构建。
1.理性看待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就十分注重挖掘国际市场,并逐渐将经济合作延伸到了金砖六国,以及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这一战略实则体现了,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思想。鉴于我国与日本之间目前的政经环境,我们也需要理性看待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即在重视中日经济合作重要性的同时,还应防止日本向我们实施技术锁定。
2.逐步改善依赖日本的技术引进。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随着当前国民素质的显著提升和国家物质水平的明显提高,应在诸多战略产业领域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活动。从而,逐渐改善技术进口依赖度。笔者建议,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可以借鉴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经验,积极寻找国际产业技术发展的盲区,在该区域有所作为并建立起我国技术标准。这样一来,便能在与日本的经济合作中形成相互制衡的态势。
3.科学合理的开展出口导向工作。当前,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内容已经得到极大的拓展,因此我国应科学合理的开展出口导向工作。特别对于战略物资的对日出口上,应改变各地盲目追求局部利益的狭隘眼界,在国家统筹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身的议价能力。与此同时,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应重视保护自己的利益边界(如我国本土的网络资源),这在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上已有前车之鉴。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便构成了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最后强调,我们需要在平复民族情绪的基础上,重视与日本经济合作的意义。唯有在双方经济能量的对称交换下,才能不断为我国的经济转型注入正能量。
四、小结
本文通过对维系两国经济合作稳定性的内生机制所做分析后,需要从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上进行现状反思。最终,应在理性看待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步改善依赖日本的技术引进、科学合理的开展出口导向工作等三个方面进行优化策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