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经济时代呼唤智力资本积累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2

  论文关键词:智力资本;新经济;积累;培养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已经经历了由物力资本观、人力资本观到人才资本观的演进,在新经济时代,正由人才资本观向智力资本观升华。与之相应,人才争夺战也愈演愈烈,呈国际化趋势。让全社会认诅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性,注重人才的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掘,在新经济时代将显得尤其重要。

  一、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即人力是人类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本是指人们花费在人力保健、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开支所形成的资本,就其实体形态来说,是活的人体所拥有的体力、健康、经验、知识和技能及其他精神存量的总称,它可以在未来特定经济活动中给有关经济行为主体带来剩余价值或利润收益。简言之,人力资本的基本特征有两点:它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它是可以作为获利手段使用的“资本”。

  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已经有学者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在人力资本中,广义的“智力资本”,应包括智力、知识和技能;狭义的“智力资本”,应单指人力资本中的智力因素,着重理解为创新、创造发明的能力。不管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理解,都是从社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角度出发的。智力资本是人力资本的重要部分,两者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提出智力资本的概念适应了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智力资本的内涵较人力资本、人才资本先进之处就在于对人才创造性元素的重视和强调。根据新经济时代复杂劳动的要求,创造性人才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创造性人才的劳动能够解决难度更大、范围更广、涉及许多学科和矛盾的问题。二是创造性人才的劳动具有较高的抽象思维和创造力,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创造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三是创造性人才的劳动能产生更大的生产力和创造力,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

  二、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与智力资本

  第一,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如果说,农业时代的春耕秋收犹如给大地梳头,工业时代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则把地球刨挖凿钻得百孔千疮,无疑于是对地球的敲骨吸髓。人们有理由将这种以耗竭能源和短缺资源为代价的传统型工业经济称为“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而新经济时代则是信息化(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市场全球化和以人(能)为本的多样化这“三化合进”的时代。新经济是低耗高效的特别依赖于知识资源的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魄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经济。如信息科技术的软件、生命科学技术的基因工程对资源的耗费甚少,传统技术不可同日而语;而知识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唯一不被消耗、且能不断增值的、并可以为全社会“共享”的可再生资源。

  第二,它是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灵魂。在新经济时代,生产力的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知识、科技、智力已成为其主要内容。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已不再仅仅依靠技术的运用,知识的积累,而更多地依靠科学的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成为直接的资本和财富后,拥有知识的人才无疑也就成了资本与财富的不竭源泉,也就成了新经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新经济给全球带来的迅猛而巨大的变化让许多人难以想象。“数字化技术”和“工业化技术”、拥有智力资本和缺乏智力资本,这种区别正在制造新的巨大鸿沟,并将继续对各行各业带来全面的冲击。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没有高大的厂房、堆积如山的原料和产品库房,只有软盘和软件知识、程序、信息,但却在短短的20年间,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使公司资产达到了460亿美元。美国投机家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没有生产设备,没有雇佣工人,仅仅依靠对银行金融工具的认识和操作,在世界金融市场上不断制造危机并积累了大量财富。知识要素的作用不但在经济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军事领域同样如此。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不再是比谁船更坚炮更利,而主要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数字战争、信息战争可以在兵不血刃的状态下置对手于灰飞烟灭之中。

  三、智力资本已成为新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资源

  舒尔茨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人力资本学说”,在他的视野里。劳动者掌握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技能和知识是构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的直接动因。国际经济运行状况也证实,现当代知识生产已成为现实生产力的强大推动力,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