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组织结构探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区域创新体系  组织结构

  论文摘要: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现状是:发展缓慢、功能缺失;缺乏对外界创新资源的吸引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间缺乏沟通与合作等。为此区域创新网络是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发展选择。在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发展对策方面,要增强创新行为主体间的联系,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开放程度、网络组织的本地根植性。

  资源型城市约占我国城市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目前这些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亟须进行转型谋求可持续发展。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大幅度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根本途径,资源型城市需要依托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开拓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整个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因此,对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现状

  多年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单一发展资源产业的模式造成了创新行为主体数量较少,创新能力低下,功能缺失,创新能力、动力和活力不强;创新资源匮乏,配置不合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实行的是条块分割以及自上而下的刚性管理,层级节制的权力结构使得城市经济发展规划大多以政府为绝对主导,这就形成了由政府控制创新行为主体间联系和创新资源配置的、高度集权的等级组织结构。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这种组织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权威作用,统筹整个创新体系的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组织结构的问题不容忽视。首先,限制了创新行为主体的发展。由于资源型城市多处于内陆及中西部地区,加上长期以来运用以资源开采为主的指导思想,导致这类城市内的高校、科研机构与科技中介机构数量较少、发展缓慢、功能缺失。资源型城市组织结构的等级化、机构职能的专门化、行为的程式化和权力的集中化,使政府决策的效率低、积极性差、创新激励不足,影响了创新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其次,降低了创新体系的开放性。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等级组织结构的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大多比较封闭,而且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它们缺乏对外界创新资源的吸引力,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它们现存创新体系的封闭性。再次,阻碍了创新行为主体间的联系。企业各自为战,行业内企业间缺乏信任与合作,交易费用很高;行业间缺乏交流,各产业领域难以融合。政府凭经验办事,缺乏与企业的有效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它们的需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间缺乏沟通与合作,它们与工商界的联系不足。

  2创新网络是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发展选择

  2.1区域创新网络是一种理想的区域创新体系组织结构

  正如企业创新要求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一样,创新的本质要求减少组织的层次,增加组织中要素的网络化联系。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的趋势及其优势,或许可以为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培育和发展所借鉴。

  根据文献,国外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组织结构的类型划分基本上分为基层组织的区域创新体系,网络组织的区域创新体系和国家计划控制的区域创新体系。其中,网络组织的区域创新体系即区域创新网络是一种比基层组织和国家计划控制的区域创新体系都理想的状态。国内早在1996年就有学者发现网络可以使创新在多个层面和多个环节中产生,它为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机会,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区域治理结构。它是介于等级形式和市场形式之间新的创新组织形式,比市场稳定、又比等级组织灵活。区域创新网络可以活化资源和信息,增加灵活性,减少不确定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区域创新网络作为区域适应知识经济特点的崭新形式,无疑将成为区域创新体系未来重点发展的组织结构形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