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业家就经常出国找“点子”,以得到开发新产品的启发。尤其是现在的知识创新有很强的外部性,只要科学家在一起聊聊天,就能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产业的科学家都要往硅谷跑,就是因为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能够很多启发。如果没有开放交流的话,就不能获得这些收益。
五、全球一体化的结果
全球一体化的结果一是体制趋同,二是绝对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生活水平能否提高还不是很清楚。绝对生活水品提高就是把蛋糕做大,尽管某国占的份额可能比以前小了,但是由于蛋糕比以前大了,所以实际生活水平还是提高了。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般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的确都提高了。相对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或者说各国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更重视绝对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说,中国和美国做生意,美国人赚了9块钱。中国人只赚了1块钱。尽管美国赚的钱比中国赚的钱多得多;但是,如果不做生意的话,美国固然赚不到9块钱,但中国也赚不到1块钱,实际生活水平也就没有提高。相对生活水平有无提高是一个实证问题。从感觉上来讲,中国和美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越来越小,在很多方面,中国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多少,即相对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六、中国是否应该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总体来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是贸易收益。贸易收益不仅仅是出口创汇,还包括进口收益。开放市场后老百姓能够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优质产品,从而消费者福利会有很大的增加。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不能看名义收入,而要看实际收入,如果商品价格低,同样多的钱能够消费更多、更优质的商品,生活水平和福利显然更高。日本的收入水平是非常高的,但物价也非常高,一碗面要1000日元,而美国一美元能购买8包方便面。从实际购买力来说,显然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更高,因为他们享受了全世界最便宜最优质的产品。十八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一定要有贸易盈余,钱流进来才算盈利了,否则就是吃亏了。这种认识是很狭隘的。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利用多边体制解决争端。现在中国的贸易是双边体制,和美国签一个最惠国待遇,和加拿大签一个最惠国待遇,用双边谈判解决贸易纠纷,而双边谈判并不是解决贸易纠纷的好办法。多边体制有利于贸易纠纷的解决,至少有一个权威机构来仲裁。
再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够参与制定全球贸易规则。中国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下一轮谈判开始之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否则就不能参与下一轮谈判,也就不能在谈判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等到谈判结束后被动地接受谈判结果。乌拉圭谈判的时间长达8年,下一轮谈判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结束。
最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够加快改革进程。中国现在需要建立以前没有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度,但是,在具体问题上的意见不一致,理论上也说不清,只能不讨论,与国际接轨,靠外部压力来加速改革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应该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要计较某些领域内的小得失。
关于关税,现在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3%,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是14%,WTO成员国家的平均水平是6%。中国承诺在2000年的关税为15%,2005年的关税降至10%,仍然高于WTO成员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
再就是民族工业的问题。什么是民族工业?如果麦当劳资本的60%是中国人的,雇员百分之一百是中国人,土豆是东北的,牛肉是河北的,这时麦当劳是不是民族工业呢?牌子问题是不重要的,只要能增加中国的GDP,增加就业和税收,就对中国经济有好处。现代企业所有权异常复杂,已经很难用品牌来区分民族工业了。许多日本汽车就在美国生产,而许多美国汽车却是在加拿大生产的,因此,很难说哪个是美国的民族工业,哪个是日本的民族工业了。现在统计中用GDP取代了GNP,也说明对于国家来说GDP更重要。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办的企业已经落地生根了,其利润也仍然投资在中国,这些企业就不是外国企业,而是中国企业了,应该给它平等的待遇。
至于农业问题。有人认为要象日本、韩国那样进行农产品保护,但是,日本、韩国当年搞农业保护的时候,并没有WTO的限制,而中国再搞农业保护的话,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而且,中国的农产品正在逐渐丧失比较优势,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搞农产品保护会非常大的效率损失,而且以后再取消保护时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总之,现在不实行农产品保护的代价小于现在搞保护以后再取消保护的代价。中国不能搞农产品价格保护,而应该支持农业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过程,引导农民从事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如花卉、蔬菜等等。
关税和投资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但不是绝对的。美国的关税很低,但美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关税再高,汽车也要进口,因为国内没有这个生产能力。而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任何产品最后都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从中国的出口看,现在中国的洗衣机、冰箱已经进入了美国市场,机电产品的出口已有相当的规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也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那时中国的汽车也会走向世界市场。
五、全球一体化的结果
全球一体化的结果一是体制趋同,二是绝对生活水平提高。相对生活水平能否提高还不是很清楚。绝对生活水品提高就是把蛋糕做大,尽管某国占的份额可能比以前小了,但是由于蛋糕比以前大了,所以实际生活水平还是提高了。就中国的情况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一般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水平的确都提高了。相对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或者说各国之间的差距是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应该更重视绝对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说,中国和美国做生意,美国人赚了9块钱。中国人只赚了1块钱。尽管美国赚的钱比中国赚的钱多得多;但是,如果不做生意的话,美国固然赚不到9块钱,但中国也赚不到1块钱,实际生活水平也就没有提高。相对生活水平有无提高是一个实证问题。从感觉上来讲,中国和美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是越来越小,在很多方面,中国并不比西方发达国家差多少,即相对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六、中国是否应该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总体来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以下几个好处。
首先是贸易收益。贸易收益不仅仅是出口创汇,还包括进口收益。开放市场后老百姓能够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优质产品,从而消费者福利会有很大的增加。衡量一国的生活水平和福利不能看名义收入,而要看实际收入,如果商品价格低,同样多的钱能够消费更多、更优质的商品,生活水平和福利显然更高。日本的收入水平是非常高的,但物价也非常高,一碗面要1000日元,而美国一美元能购买8包方便面。从实际购买力来说,显然美国人的生活水平更高,因为他们享受了全世界最便宜最优质的产品。十八世纪的重商主义认为一定要有贸易盈余,钱流进来才算盈利了,否则就是吃亏了。这种认识是很狭隘的。
其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以利用多边体制解决争端。现在中国的贸易是双边体制,和美国签一个最惠国待遇,和加拿大签一个最惠国待遇,用双边谈判解决贸易纠纷,而双边谈判并不是解决贸易纠纷的好办法。多边体制有利于贸易纠纷的解决,至少有一个权威机构来仲裁。
再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够参与制定全球贸易规则。中国必须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下一轮谈判开始之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否则就不能参与下一轮谈判,也就不能在谈判中维护自己的利益,只能等到谈判结束后被动地接受谈判结果。乌拉圭谈判的时间长达8年,下一轮谈判还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结束。
最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能够加快改革进程。中国现在需要建立以前没有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度,但是,在具体问题上的意见不一致,理论上也说不清,只能不讨论,与国际接轨,靠外部压力来加速改革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中国应该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不要计较某些领域内的小得失。
关于关税,现在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是3%,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是14%,WTO成员国家的平均水平是6%。中国承诺在2000年的关税为15%,2005年的关税降至10%,仍然高于WTO成员国家的平均关税水平。
再就是民族工业的问题。什么是民族工业?如果麦当劳资本的60%是中国人的,雇员百分之一百是中国人,土豆是东北的,牛肉是河北的,这时麦当劳是不是民族工业呢?牌子问题是不重要的,只要能增加中国的GDP,增加就业和税收,就对中国经济有好处。现代企业所有权异常复杂,已经很难用品牌来区分民族工业了。许多日本汽车就在美国生产,而许多美国汽车却是在加拿大生产的,因此,很难说哪个是美国的民族工业,哪个是日本的民族工业了。现在统计中用GDP取代了GNP,也说明对于国家来说GDP更重要。一些外国人在中国办的企业已经落地生根了,其利润也仍然投资在中国,这些企业就不是外国企业,而是中国企业了,应该给它平等的待遇。
至于农业问题。有人认为要象日本、韩国那样进行农产品保护,但是,日本、韩国当年搞农业保护的时候,并没有WTO的限制,而中国再搞农业保护的话,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是不相容的。而且,中国的农产品正在逐渐丧失比较优势,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搞农产品保护会非常大的效率损失,而且以后再取消保护时会遇到非常大的阻力。总之,现在不实行农产品保护的代价小于现在搞保护以后再取消保护的代价。中国不能搞农产品价格保护,而应该支持农业发展。具体来说,可以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加快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过程,引导农民从事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如花卉、蔬菜等等。
关税和投资有一定的替代关系,但不是绝对的。美国的关税很低,但美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关税再高,汽车也要进口,因为国内没有这个生产能力。而且,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模型,任何产品最后都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从中国的出口看,现在中国的洗衣机、冰箱已经进入了美国市场,机电产品的出口已有相当的规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也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那时中国的汽车也会走向世界市场。
下一篇:浅析企业文化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