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和谐交通(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部分交通管理执法行为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有依据而无具体措施,或者有依据有措施,因为风俗习惯、人情世故等无法执行。例如法不责众、领导说情等现象,在交通事业管理中还不能完全杜绝。笔者认为交通部门要履行法定职责,通过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让交通参与者明白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行为是法律所允许的,使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有法可依。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制裁严重违法行为,增强法律威慑力。另一方面要细化法律法规,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让那些有条款无措施的法律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从而提高可操作性。
  (三)坚持以人为本
  道路交通环境作为事故的间接原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以人为本,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自主创新,建立交通预警管理信息系统。一旦出现恶劣天气,可以及时掌握路面情况,包括天气变化情况、具体方位、变化趋势、能见度、严重程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以及路面交通流量,通过电视、电台等各种途径传达给交通参与者,做到恶劣天气早知道、早报警、早处置,争取主动,从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如南京市公路建设处承担着南京的高速公路建设任务,为了加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该处与南京市气象部门进行合作,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气象部门及时将一周内的天气预测传给该处,该处通过预测资料,再统筹制定计划,合理安排下阶段的建设任务,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施工人员恶劣天气施工的现象。
  (四)坚持永续发展
  交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战略性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交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另一方面,交通的发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如:占用土地资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以及社会问题。在过去的一个时期内,交通的建设是以较严重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不当的规划破坏了路域自然风貌和文化风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生态破坏加剧。
  为保障交通的和谐发展,交通部门必须鼎新革故,摒弃原来的发展模式,正确选择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交通发展模式,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环境代价换取较高的交通发展速度,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全面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走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考虑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体现在:交通建设资源的规划应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优化交通建设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对建设征用地制度需进行改革;节约能源,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主要表现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提高交通建设环保意识,发展环保技术。
  
  参考文献
  [1]赵秀琴.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30(5):18.
  [2]中国交通报.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构建和谐交通行业[N].中国交通报,2005- 05- 26(1).
  [3]颜泽贤.和谐思想的系统化理论化[N]. 南方日报,2004- 11- 2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