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危机(1991-2001)[上](4)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60%.
“亚洲奇迹”
美元的升值还造成了其他的后果。由于1985年的Plaza 协议和日元的升值,所谓的东亚虎(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菲律宾)成为日本投资的重点。之后,从90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的缓慢增长,为了寻求新的利润来源,美国资金开始瞄准这些国家进行投资。所谓的“东亚奇迹”是由资金的流入和利用该地区廉价劳动力建立新增生产能力的公司一起造成的。
这不仅是亚洲的问题。该地区开始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90-1997年间,东亚地区占到全球新增投资的2/3 和世界GDP 总额的大约一半。它对美欧经济的刺激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的数据说明了投资的流入对该地区的重要性。到1996年末,该地区有3个国家位于外国私人资本净流入国的最前列。印尼得到第三大的份额(179 亿美元),马来西亚第四(160 亿美元),泰国是第六(147 亿美元)。
“奇迹”有两个基础条件:该地区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外国资本的持续流入。但是这些条件在1995年遭到反Plaza 协议(美元和日元的汇率被重新评价)的压制。东亚的经济体,由于其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立即感到压力。他们又遇到1994年中国人民币的实际贬值,使得中国成为对海外资金和生产商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目标。取消与美元的联系,将使出口变得便宜,但这不会是东亚虎的选择,因为这将使投资削减。该地区对投资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其货币相对美元的稳定。
到1996年,该地区的出口增长开始下降,债务问题加重。之后的1997年泰铢的贬值和泰国房地产繁荣的崩溃引发了危机。
从1994到1996年,四个受影响最大的国家的资本流入翻了一番还多,从400亿美元增加到930 亿美元。在1997年,却是120 美元的净流出。这1050亿美元的差额相当于受影响国家GDP 的10%.“1997-1998 年的危机……到2000年已给泰国、印尼、韩国和马来西亚的GDP 造成了10-20%的短期损失(假设他们保持1996-1997年度的增长速度)。长期损失将更大。此次亚洲危机比以前的金融危机更为深刻和严重。……据估计……亚洲危机及其在全世界的影响造成了1998-2000 年间全球产出2 万亿美元的削减,大约是全球GDP 的6%. 这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危机。另据估计,亚洲危机造成了1000万人失业,大约有5000万亚洲人跌到贫困线以下。”(民主的全球化,Democratising Globalisation , p. 31)
当亚洲危机爆发时,克林顿将其轻描淡写为“小故障”。然而不久之后,由于1998年8 月俄罗斯的债务拖欠和30亿美元的美国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LTCM)的崩溃,克林顿政府又将金融状况说成是战后最严峻的。
美国的衰退和资本的过度积聚
通过对LTCM的救援,美联储的干预避免了银行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崩溃”。但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1998年末由于利率的降低,美国金融泡沫进一步增大,直到于2000年4 月达到顶峰。一年之后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
此次衰退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于其他战后历次危机的。他不是由于美联储提高利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相反,近期的总趋势是价格的低落(即使不是通货紧缩的话)。
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市场繁荣崩溃之后的投资下降。2001年的11次降息依然不能使情况好转,这造成了对美国经济陷入日本那样状况的恐惧的增长。日本的货币政策根本起不到效果,因为通货紧缩的条件继续发展着。而这些条件又是资本过度积聚的结果。
这种资本过度积聚的程度可从电信业看出来。事实上,电信业的泡沫要比网络业的泡沫大得多。去年9 月4 日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了电信业崩溃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失败的网站和因特网零售商在他们破产时只不过是浪费了几千万美元,而根据欧洲信息技术观察机构(Europ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bservatory )所说,1997至2001年期间欧洲和美国花在电信设备和服务设施上的资金超过了4万亿美元。
据Thomson Financial 说,在1996至2001年间银行业向(电信)辛迪加提供了8900亿美元的贷款,此外还有4150亿美元的债券和私人资产和股票市场升值造成的5000亿美元。尽管人们相信,因特网使用的爆炸性扩张将会为电信业创造几乎无限的需求。希望从这些蓝色的芯片中获取更多利润的欲望驱使他们走向破产的边缘。
“全球金融市场变得更加依赖于这种资金的注入。将近一半的欧洲银行在1999年向电信公司提供了贷款。据Moody 氏信用所估计,在经济繁荣顶峰期间大约80%的美国市场上高产的,或者说”垃圾“债券是电信运营商发行的。在经济繁荣期间历史上最大的10起合并案中有5 起是和电信公司有关的。”
这些资金造成的不朽遗产就是所谓“带宽”——传输数据的能力和通讯网络的所有基础原材料。这种过剩是这样的巨大,以至于即使世界上60亿人口在一年时间里连续不断的打电话,他们的语言数据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传输完。
文章继续指出,电信泡沫的破灭影响到多方面。电信业拖欠了总共600 亿美元的贷款,造成了上千家投资银行的呆账,设备供应商和相关工业领域削减了超过300000个工作岗位。
所有的电信运营商和生产商的股票市值从2000年3 月的顶峰6.3 万亿美元已经总共减少了3.8 万亿美元。而所有的亚洲国家在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股票市值总共也不过减少了8130亿美元。(Dan Roberts ,“对万亿美元级废物的美好期望”,金融时报,2001年9 月4 日)
这只是对世界经济普遍的资本过度积聚的一个最生动的描述。早在1999年2月,英国杂志《经济学家》就警告说“由于生产能力过大”,世界“充斥着计算机芯片、钢铁、汽车、纺织品和化工产品的过剩生产能力。”它总结说,世界工业生产能力和实际使用能力之间的巨大差额已经接近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种情绪在国际清算银行的1999年6 月发表的年度报告中体现出来:“很多国家和部门的过剩生产能力将继续成为对金融稳定的严重威胁。如果不有序的削减过剩的生产能力,资本的回报率将继续令人失望,这将对消费信心和投资支出造成潜在的削弱性和长期的影响。而且,推动资本扩张的机构的偿付能力将变成越来越成问题。”
你可以继续列举标志世界经济衰退和收缩趋势程度的各种指标。我们还要对所谓“新经济”扩大的利润提出质疑。最新的数据表明,利润(作为收入的一部分)在1997年之后是一直下降的。Enron 的破产只是“新经济”的一个例子罢了。
关键不在于衰退已经发生,而在于衰退的本质。这次衰退不是使世界经济走向更稳定的局势,而是从90年代初开始不断发展的不平衡状况的最终表现。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十年是随着涌向东亚的投资巨潮开始的——1993年被世界银行称赞为“经济奇迹”。亚洲经济的扩张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投资贡献了可观的比例。在十年的后一半时间里,美国金融泡沫和投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世界经济。据估计,在1996到2000年间美国一家就提供了世界一半的新增需求。但这是通过制造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才得以实现的。
“亚洲奇迹”
美元的升值还造成了其他的后果。由于1985年的Plaza 协议和日元的升值,所谓的东亚虎(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以及某种程度上的菲律宾)成为日本投资的重点。之后,从90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的缓慢增长,为了寻求新的利润来源,美国资金开始瞄准这些国家进行投资。所谓的“东亚奇迹”是由资金的流入和利用该地区廉价劳动力建立新增生产能力的公司一起造成的。
这不仅是亚洲的问题。该地区开始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990-1997年间,东亚地区占到全球新增投资的2/3 和世界GDP 总额的大约一半。它对美欧经济的刺激作用越来越重要。
以下的数据说明了投资的流入对该地区的重要性。到1996年末,该地区有3个国家位于外国私人资本净流入国的最前列。印尼得到第三大的份额(179 亿美元),马来西亚第四(160 亿美元),泰国是第六(147 亿美元)。
“奇迹”有两个基础条件:该地区在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外国资本的持续流入。但是这些条件在1995年遭到反Plaza 协议(美元和日元的汇率被重新评价)的压制。东亚的经济体,由于其货币与美元直接挂钩,立即感到压力。他们又遇到1994年中国人民币的实际贬值,使得中国成为对海外资金和生产商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目标。取消与美元的联系,将使出口变得便宜,但这不会是东亚虎的选择,因为这将使投资削减。该地区对投资的吸引力之一就是其货币相对美元的稳定。
到1996年,该地区的出口增长开始下降,债务问题加重。之后的1997年泰铢的贬值和泰国房地产繁荣的崩溃引发了危机。
从1994到1996年,四个受影响最大的国家的资本流入翻了一番还多,从400亿美元增加到930 亿美元。在1997年,却是120 美元的净流出。这1050亿美元的差额相当于受影响国家GDP 的10%.“1997-1998 年的危机……到2000年已给泰国、印尼、韩国和马来西亚的GDP 造成了10-20%的短期损失(假设他们保持1996-1997年度的增长速度)。长期损失将更大。此次亚洲危机比以前的金融危机更为深刻和严重。……据估计……亚洲危机及其在全世界的影响造成了1998-2000 年间全球产出2 万亿美元的削减,大约是全球GDP 的6%. 这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危机。另据估计,亚洲危机造成了1000万人失业,大约有5000万亚洲人跌到贫困线以下。”(民主的全球化,Democratising Globalisation , p. 31)
当亚洲危机爆发时,克林顿将其轻描淡写为“小故障”。然而不久之后,由于1998年8 月俄罗斯的债务拖欠和30亿美元的美国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LTCM)的崩溃,克林顿政府又将金融状况说成是战后最严峻的。
美国的衰退和资本的过度积聚
通过对LTCM的救援,美联储的干预避免了银行和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崩溃”。但这并不是没有代价的。1998年末由于利率的降低,美国金融泡沫进一步增大,直到于2000年4 月达到顶峰。一年之后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
此次衰退最显著的特征是不同于其他战后历次危机的。他不是由于美联储提高利率(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相反,近期的总趋势是价格的低落(即使不是通货紧缩的话)。
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股票市场繁荣崩溃之后的投资下降。2001年的11次降息依然不能使情况好转,这造成了对美国经济陷入日本那样状况的恐惧的增长。日本的货币政策根本起不到效果,因为通货紧缩的条件继续发展着。而这些条件又是资本过度积聚的结果。
这种资本过度积聚的程度可从电信业看出来。事实上,电信业的泡沫要比网络业的泡沫大得多。去年9 月4 日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了电信业崩溃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失败的网站和因特网零售商在他们破产时只不过是浪费了几千万美元,而根据欧洲信息技术观察机构(Europe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bservatory )所说,1997至2001年期间欧洲和美国花在电信设备和服务设施上的资金超过了4万亿美元。
据Thomson Financial 说,在1996至2001年间银行业向(电信)辛迪加提供了8900亿美元的贷款,此外还有4150亿美元的债券和私人资产和股票市场升值造成的5000亿美元。尽管人们相信,因特网使用的爆炸性扩张将会为电信业创造几乎无限的需求。希望从这些蓝色的芯片中获取更多利润的欲望驱使他们走向破产的边缘。
“全球金融市场变得更加依赖于这种资金的注入。将近一半的欧洲银行在1999年向电信公司提供了贷款。据Moody 氏信用所估计,在经济繁荣顶峰期间大约80%的美国市场上高产的,或者说”垃圾“债券是电信运营商发行的。在经济繁荣期间历史上最大的10起合并案中有5 起是和电信公司有关的。”
这些资金造成的不朽遗产就是所谓“带宽”——传输数据的能力和通讯网络的所有基础原材料。这种过剩是这样的巨大,以至于即使世界上60亿人口在一年时间里连续不断的打电话,他们的语言数据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传输完。
文章继续指出,电信泡沫的破灭影响到多方面。电信业拖欠了总共600 亿美元的贷款,造成了上千家投资银行的呆账,设备供应商和相关工业领域削减了超过300000个工作岗位。
所有的电信运营商和生产商的股票市值从2000年3 月的顶峰6.3 万亿美元已经总共减少了3.8 万亿美元。而所有的亚洲国家在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股票市值总共也不过减少了8130亿美元。(Dan Roberts ,“对万亿美元级废物的美好期望”,金融时报,2001年9 月4 日)
这只是对世界经济普遍的资本过度积聚的一个最生动的描述。早在1999年2月,英国杂志《经济学家》就警告说“由于生产能力过大”,世界“充斥着计算机芯片、钢铁、汽车、纺织品和化工产品的过剩生产能力。”它总结说,世界工业生产能力和实际使用能力之间的巨大差额已经接近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这种情绪在国际清算银行的1999年6 月发表的年度报告中体现出来:“很多国家和部门的过剩生产能力将继续成为对金融稳定的严重威胁。如果不有序的削减过剩的生产能力,资本的回报率将继续令人失望,这将对消费信心和投资支出造成潜在的削弱性和长期的影响。而且,推动资本扩张的机构的偿付能力将变成越来越成问题。”
你可以继续列举标志世界经济衰退和收缩趋势程度的各种指标。我们还要对所谓“新经济”扩大的利润提出质疑。最新的数据表明,利润(作为收入的一部分)在1997年之后是一直下降的。Enron 的破产只是“新经济”的一个例子罢了。
关键不在于衰退已经发生,而在于衰退的本质。这次衰退不是使世界经济走向更稳定的局势,而是从90年代初开始不断发展的不平衡状况的最终表现。
让我们回顾一下:这十年是随着涌向东亚的投资巨潮开始的——1993年被世界银行称赞为“经济奇迹”。亚洲经济的扩张为世界经济的增长和投资贡献了可观的比例。在十年的后一半时间里,美国金融泡沫和投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世界经济。据估计,在1996到2000年间美国一家就提供了世界一半的新增需求。但这是通过制造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泡沫才得以实现的。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