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和货币制度危机——警惕全球金融风暴(上)(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300万亿日元之间,这也大概是10年前日本央行秘密报告估计数的6~10倍!
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衰退,起因并不是经常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过剩危机。从日本外部看,这10年美国经济正处在长期繁荣期,亚洲经济在“97金融风暴”以前也是一片繁荣,欧洲经济在1997年后逐步作出紧缩低谷,经济增长率直追美国。从日本内部看,在这10年衰退中,日本的产业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这可反映为日本贸易长盛不衰的顺差。去年8月,日本的外汇储备已超过4000亿美元,遥遥领先于欧盟和亚洲各国,居世界首位。因此,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真实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金融体系在巨大的坏账损失面前无以自拔。
日本的“L”型曲线说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已经具有了新的特征,即不是产生于生产过剩,而是产生于金融体系崩溃。在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中,最后也会导致金融体系崩溃,但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而在今天的日本经济危机中,我们却看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倒置,这是什么原因?
这个原因只能从世界资本主义的金融与货币制度中去寻找。众所周知,在二次战前,世界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即各国的货币发行与各国的黄金储备挂钩。二战后,在美国主持下,建立了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金汇兑”本位制。不管是金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世界货币量的增长在正常的状态下,都要受到“物”的制约,换言之,就是说无形财富的增长要受有形财富的约束。在传统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有所谓“虚拟经济”,如证券交易、外汇交易等,但这部分脱离物质生产与交换的货币,必有一部分社会的物质产品剩余与之相对应。
然而,美国由于在60年代的越战中军费浩大,国家财政难以为继,不得不依靠大量发行货币支撑,由此再不能维持美元与黄金的稳定比例,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一纸文告,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随之宣告瓦解,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所谓“牙买加”体系时代,即在货币发行制度中再也找不到“物”的影子,各国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想发多少货币就发多少货币,由此导致世界货币发行象脱缰野马一样膨胀开来。以美国为例,1966年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占到80%,无关的只占20%,而到1976年,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仅解体5年后,其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就只剩下20%,而无关的则上升到80%。到1997年,世界贸易额当年为6万亿美元,而当年世界货币交易额为600万亿美元,即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额只占到1%,美国当年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要少,只占到0·7%,可见世界货币运动与物质产品生产流通的关系分离到了何等程度!据德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资料,目前世界各国累积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年度GDP总额的60倍!
各国央行发行货币是供给,既然物质生产与流通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如此之少,那么庞大的货币需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就是产生于股票、债券、外汇和地产等这些虚拟经济的交易。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券商、外汇交易商和房地产商等,以自己手中的证券、外汇与地产等向银行作抵押申请贷款,获得现金后再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行炒作,这些抵押品在炒作中升值后,又可以向银行申请得到更多的贷款,进行新一轮的炒作,如此循环往复,一方面形成巨大的货币需求,另一方面在货币的支撑下使虚拟资产价格不断膨胀起来。在美国,70%左右的银行贷款是流向股市的,再加上房地产等方面虚拟经济的需求,与物质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需求只占不到1%就不是难理解的事情了。
1997年,美国的两个学者墨顿和斯克尔斯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贡献,是在70年代初提出的期权与衍生工具理论。实际上在上世纪20年代期权理论就已经有了完整形态,但是以前研究期权理论的学者没有生活在货币脱离物质生产的时代,不可能提出衍生工具理论,由此也不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反观墨顿和斯克尔斯,正是由于他们的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形态的需要才能大行其道,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正是推动货币需求与虚拟经济如脱缰野马一样膨胀的重要机制。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与物质产品相交换,所以若货币发行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为什么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国际货币已经膨胀到如此地步,却没有发生严重的、持续的国际性通货膨胀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也在思索当中,初步的认识是,首先,即使在货币脱离物质生产过程而独立运动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依然存在的,这仍然会由于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多数社会物质财富而形成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自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主要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都是不断下降的,以致出现了害怕形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担忧。从世界各国的国民总储蓄率看,在1965~199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是持续上升的,大约从18%上升到28%,同期发达国家从24%略降至22%。由于储蓄是稳定并上升的,货币随时可以转变成商品,因此过度发行的货币主要是在虚拟经济领域导致资产价格膨胀,而不会大规模冲入物质生产与流通领域,导致物质产品价格的膨胀。这就是所谓的“盘子”理论。你可以想象在你家中有10个盘子,但由于你家只有3口人,所以经常被使用的盘子始终是放在最上面那3~4个。你的夫人可能由于喜欢而又买了10个盘子,但你家每餐所使用的盘子决不会因此而增加。当然,资本市场的溢价也会刺激消费,从而引起虚拟经济领域中的货币向物质经济领域回流,就是所谓的“财富效应”,但二者远非对等的关系,例如在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每溢价1美元,平均只能引起0·04美元的消费购买力。有关分析资料显示,1996~2000年这5年中,美国居民的资本市场溢价收入高达11万亿美元,但平均每年由此增加的消费购买只有不到1000亿美元,还不足美国年度GDP的1%。所以由资本市场回流的这部分货币,根本不足以导致物质生产与交换领域中的通货膨胀。
其次,一般而言,本国储蓄不足会导致贸易逆差,如果没有足够的外资流入就必须动用外汇储备,如果外汇储备告罄就必须限制进口,强制实行贸易平衡。但对于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国家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从理论上讲,只要世界各国接受本国货币作为交换和储备货币,即便是本国的净储蓄为负值,只要在全球范围内储蓄是稳定和增长的,就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来满足进口需求,而不会由于本国过度发行货币而引发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实际是利用本国硬通货的国际地位,向接受这些货币的国家征收“铸币税”。在此条件下,必然是利用国际收支经常项下的逆差向世界输出货币,购买本国所需要的商品。在美国,虽然90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但国民总储蓄率却从1990年的19%下降到1997年的16%。从居民储蓄率看,1990年为6·8%,1995年已降到3·8%,1999年竟降到-1%。在此期间,贸易逆差也从1990年12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500亿美元。在这一期间,由于美元的强势沉重打击了本国的制造业,进口消费品几乎占到本国居民全部消费的40%,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每年所吸纳的世界净储蓄份额平均在三分之二以上,最高的1999年竟达72%!一个世界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本国居民可以不事生产,仅凭美元的霸权地位就可以把他国居民创造的物质财富据为己有,可见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为何如此紧张美元的强势地位。而没有“硬通货”地位的国
日本经济陷入长达10年的衰退,起因并不是经常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生产过剩危机。从日本外部看,这10年美国经济正处在长期繁荣期,亚洲经济在“97金融风暴”以前也是一片繁荣,欧洲经济在1997年后逐步作出紧缩低谷,经济增长率直追美国。从日本内部看,在这10年衰退中,日本的产业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国际竞争力,这可反映为日本贸易长盛不衰的顺差。去年8月,日本的外汇储备已超过4000亿美元,遥遥领先于欧盟和亚洲各国,居世界首位。因此,造成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真实原因只有一个,这就是在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金融体系在巨大的坏账损失面前无以自拔。
日本的“L”型曲线说明,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已经具有了新的特征,即不是产生于生产过剩,而是产生于金融体系崩溃。在传统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中,最后也会导致金融体系崩溃,但前者是因,后者是果,而在今天的日本经济危机中,我们却看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倒置,这是什么原因?
这个原因只能从世界资本主义的金融与货币制度中去寻找。众所周知,在二次战前,世界的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即各国的货币发行与各国的黄金储备挂钩。二战后,在美国主持下,建立了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金汇兑”本位制。不管是金本位制还是金汇兑本位制,世界货币量的增长在正常的状态下,都要受到“物”的制约,换言之,就是说无形财富的增长要受有形财富的约束。在传统资本主义经济中也有所谓“虚拟经济”,如证券交易、外汇交易等,但这部分脱离物质生产与交换的货币,必有一部分社会的物质产品剩余与之相对应。
然而,美国由于在60年代的越战中军费浩大,国家财政难以为继,不得不依靠大量发行货币支撑,由此再不能维持美元与黄金的稳定比例,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一纸文告,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随之宣告瓦解,世界货币体系进入到所谓“牙买加”体系时代,即在货币发行制度中再也找不到“物”的影子,各国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想发多少货币就发多少货币,由此导致世界货币发行象脱缰野马一样膨胀开来。以美国为例,1966年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占到80%,无关的只占20%,而到1976年,即“布雷顿森林”体系仅解体5年后,其货币交易中与生产流通有关的就只剩下20%,而无关的则上升到80%。到1997年,世界贸易额当年为6万亿美元,而当年世界货币交易额为600万亿美元,即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额只占到1%,美国当年与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交易还要少,只占到0·7%,可见世界货币运动与物质产品生产流通的关系分离到了何等程度!据德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资料,目前世界各国累积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年度GDP总额的60倍!
各国央行发行货币是供给,既然物质生产与流通所产生的货币需求是如此之少,那么庞大的货币需求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就是产生于股票、债券、外汇和地产等这些虚拟经济的交易。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券商、外汇交易商和房地产商等,以自己手中的证券、外汇与地产等向银行作抵押申请贷款,获得现金后再到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进行炒作,这些抵押品在炒作中升值后,又可以向银行申请得到更多的贷款,进行新一轮的炒作,如此循环往复,一方面形成巨大的货币需求,另一方面在货币的支撑下使虚拟资产价格不断膨胀起来。在美国,70%左右的银行贷款是流向股市的,再加上房地产等方面虚拟经济的需求,与物质生产流通有关的货币需求只占不到1%就不是难理解的事情了。
1997年,美国的两个学者墨顿和斯克尔斯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的贡献,是在70年代初提出的期权与衍生工具理论。实际上在上世纪20年代期权理论就已经有了完整形态,但是以前研究期权理论的学者没有生活在货币脱离物质生产的时代,不可能提出衍生工具理论,由此也不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反观墨顿和斯克尔斯,正是由于他们的理论适应了资本主义新的经济形态的需要才能大行其道,而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正是推动货币需求与虚拟经济如脱缰野马一样膨胀的重要机制。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与物质产品相交换,所以若货币发行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为什么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来国际货币已经膨胀到如此地步,却没有发生严重的、持续的国际性通货膨胀呢?这个问题比较复杂,我也在思索当中,初步的认识是,首先,即使在货币脱离物质生产过程而独立运动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依然存在的,这仍然会由于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多数社会物质财富而形成供给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矛盾。自二战结束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主要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都是不断下降的,以致出现了害怕形成世界性通货紧缩的担忧。从世界各国的国民总储蓄率看,在1965~1990年期间,发展中国家是持续上升的,大约从18%上升到28%,同期发达国家从24%略降至22%。由于储蓄是稳定并上升的,货币随时可以转变成商品,因此过度发行的货币主要是在虚拟经济领域导致资产价格膨胀,而不会大规模冲入物质生产与流通领域,导致物质产品价格的膨胀。这就是所谓的“盘子”理论。你可以想象在你家中有10个盘子,但由于你家只有3口人,所以经常被使用的盘子始终是放在最上面那3~4个。你的夫人可能由于喜欢而又买了10个盘子,但你家每餐所使用的盘子决不会因此而增加。当然,资本市场的溢价也会刺激消费,从而引起虚拟经济领域中的货币向物质经济领域回流,就是所谓的“财富效应”,但二者远非对等的关系,例如在美国,居民的金融资产每溢价1美元,平均只能引起0·04美元的消费购买力。有关分析资料显示,1996~2000年这5年中,美国居民的资本市场溢价收入高达11万亿美元,但平均每年由此增加的消费购买只有不到1000亿美元,还不足美国年度GDP的1%。所以由资本市场回流的这部分货币,根本不足以导致物质生产与交换领域中的通货膨胀。
其次,一般而言,本国储蓄不足会导致贸易逆差,如果没有足够的外资流入就必须动用外汇储备,如果外汇储备告罄就必须限制进口,强制实行贸易平衡。但对于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国家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从理论上讲,只要世界各国接受本国货币作为交换和储备货币,即便是本国的净储蓄为负值,只要在全球范围内储蓄是稳定和增长的,就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来满足进口需求,而不会由于本国过度发行货币而引发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实际是利用本国硬通货的国际地位,向接受这些货币的国家征收“铸币税”。在此条件下,必然是利用国际收支经常项下的逆差向世界输出货币,购买本国所需要的商品。在美国,虽然90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但国民总储蓄率却从1990年的19%下降到1997年的16%。从居民储蓄率看,1990年为6·8%,1995年已降到3·8%,1999年竟降到-1%。在此期间,贸易逆差也从1990年12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4500亿美元。在这一期间,由于美元的强势沉重打击了本国的制造业,进口消费品几乎占到本国居民全部消费的40%,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每年所吸纳的世界净储蓄份额平均在三分之二以上,最高的1999年竟达72%!一个世界最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本国居民可以不事生产,仅凭美元的霸权地位就可以把他国居民创造的物质财富据为己有,可见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为何如此紧张美元的强势地位。而没有“硬通货”地位的国
上一篇:IPO询价隐患重重南橘北枳萌畸变
下一篇:经济全球化——亚洲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