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烟草农业生产户籍化服务的实践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关键词 烟草;农业生产;户籍化服务
论文摘要 介绍了许昌市烟草农业生产管理机制创新的先进经验,探讨了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烟叶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充分发掘“公司”与“农户”两个市场主体间各生产要素的潜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创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河南省许昌市从2004年开始,对烟草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推行了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模式。3年来,经过不断的完善提高,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技术推广、信息管理、物资服务、资源调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调控烟叶总量、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增加烟叶生产科技含量、提高烟叶收购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许昌烟草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推行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烟叶生产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深入,烟叶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烟叶质量上。为适应新的形势,许昌烟区开始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九五”期间认真实施了“科教兴烟”战略,烟叶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市场份额连年减少的事实表明,烟叶质量与工业需求仍有差距,主要是传统的“浓香型”特色不突出、上部叶可用性差、高氯低钾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烟叶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许昌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有效提高烟叶质量成为我市烟叶生产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操作者,是烟叶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资源,没有烟农的高素质便没有烟叶生产的高质量。在当前农村土地绝大部分归农民集体所有、并由农民承包使用的前提下,在烟农种烟规模小而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充分激活该体制中的各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关键在于烟草企业必须把烟农视为客户,突出对烟农的服务职能,解决技术框架问题,切实提高烟叶生产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此,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提高烟草行业职工技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烟农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开展对烟农进行户籍化服务,对内部职工推行烟叶生产技术承包责任管理。
2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建立完备的组织结构
建立以市公司为主导,县公司、烟站为主体,烟技员和烟农为主力的3级组织体系。市公司及县公司有关职能部门、烟站站长分别负责全市、全县、全站烟叶生产年度及阶段性工作计划的制订,负责户籍化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考核。3级组织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烟叶生产收购户籍化服务工作的领导到位,推动了户籍化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正常开展。
2.2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
2.2.1运行机制。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是“分类划片,户籍服务;量化指标,强化责任;全程管理,服务到户”。具体为:①分类划片,户籍服务。根据种植模式、种烟面积和技术水平将烟农划分为A、B、C 3类,按照“工作量均衡”的原则,以烟站为单位对烟农进行划片,由烟站职工全员参与分包片区,并对每户烟农建立户籍化档案,用IC卡记录劳力、地力、前茬、种烟面积、品种、技术状况等基本信息,输入烟叶生产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管理与服务。②量化指标,硬化责任。烟技员负责所承包区域烟农的种烟面积核实、合同签订、技术指导、物资服务、政策宣传、关系协调、信息反馈、档案建立和督促合同履行等工作,具体指标在生产和收购环节量化为2个“五率”:生产“五率”,即技能合格率、技术服务入户率、技术落实到位率、物资服务到位率、烟农满意率;收购“五率”,即技能合格率、技术服务入户率、产购合同履约率、上等烟交售履约率、中等烟交售履约率。对2个“五率”指标分别设定分值,实行百分考核,以2个“五率”完成情况来衡量包户职工的工作成效,并实行工效挂钩,以硬化工作职责,确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落实到位。
论文摘要 介绍了许昌市烟草农业生产管理机制创新的先进经验,探讨了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烟叶产业化发展模式和充分发掘“公司”与“农户”两个市场主体间各生产要素的潜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机制创新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河南省许昌市从2004年开始,对烟草农业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推行了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模式。3年来,经过不断的完善提高,这种新型管理模式在技术推广、信息管理、物资服务、资源调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调控烟叶总量、调整烟叶生产布局、增加烟叶生产科技含量、提高烟叶收购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许昌烟草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推行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背景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烟叶生产的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深入,烟叶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卖方市场演变为买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烟叶质量上。为适应新的形势,许昌烟区开始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九五”期间认真实施了“科教兴烟”战略,烟叶生产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市场份额连年减少的事实表明,烟叶质量与工业需求仍有差距,主要是传统的“浓香型”特色不突出、上部叶可用性差、高氯低钾问题没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烟叶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许昌烟叶生产发展的瓶颈。有效提高烟叶质量成为我市烟叶生产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烟农是烟叶生产的直接操作者,是烟叶产业化经营的战略资源,没有烟农的高素质便没有烟叶生产的高质量。在当前农村土地绝大部分归农民集体所有、并由农民承包使用的前提下,在烟农种烟规模小而散、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下,“公司”+“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如何进一步完善,如何充分激活该体制中的各生产要素,提高要素生产效率,关键在于烟草企业必须把烟农视为客户,突出对烟农的服务职能,解决技术框架问题,切实提高烟叶生产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此,必须进行机制创新,一方面要提高烟草行业职工技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烟农学技术、用技术的积极性。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开展对烟农进行户籍化服务,对内部职工推行烟叶生产技术承包责任管理。
2烟叶生产户籍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2.1建立完备的组织结构
建立以市公司为主导,县公司、烟站为主体,烟技员和烟农为主力的3级组织体系。市公司及县公司有关职能部门、烟站站长分别负责全市、全县、全站烟叶生产年度及阶段性工作计划的制订,负责户籍化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考核。3级组织体系的建立,确保了烟叶生产收购户籍化服务工作的领导到位,推动了户籍化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正常开展。
2.2健全高效的运行机制
2.2.1运行机制。烟叶生产户籍化服务的运行机制是“分类划片,户籍服务;量化指标,强化责任;全程管理,服务到户”。具体为:①分类划片,户籍服务。根据种植模式、种烟面积和技术水平将烟农划分为A、B、C 3类,按照“工作量均衡”的原则,以烟站为单位对烟农进行划片,由烟站职工全员参与分包片区,并对每户烟农建立户籍化档案,用IC卡记录劳力、地力、前茬、种烟面积、品种、技术状况等基本信息,输入烟叶生产信息管理软件系统,以便针对性地开展管理与服务。②量化指标,硬化责任。烟技员负责所承包区域烟农的种烟面积核实、合同签订、技术指导、物资服务、政策宣传、关系协调、信息反馈、档案建立和督促合同履行等工作,具体指标在生产和收购环节量化为2个“五率”:生产“五率”,即技能合格率、技术服务入户率、技术落实到位率、物资服务到位率、烟农满意率;收购“五率”,即技能合格率、技术服务入户率、产购合同履约率、上等烟交售履约率、中等烟交售履约率。对2个“五率”指标分别设定分值,实行百分考核,以2个“五率”完成情况来衡量包户职工的工作成效,并实行工效挂钩,以硬化工作职责,确保管理与服务工作的落实到位。
上一篇:关于企业安全性与偿债能力的分析
下一篇:宁夏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发展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