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摘要】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最严重最突出的表现。本文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以期有效遏制职务犯罪。

  【论文关键词】职务犯罪;原因;对策

  职务犯罪是引发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以及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毒化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反腐斗争重点打击、惩治和预防的对象。及时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深入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是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重要前提。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权力的原因
  权力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前置性条件。公共权力的大量存在,能够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行政职能,但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条件。在现行体制下,公共权力往往集中于少数领导干部手中,实际办事的人员没有决定权,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上缺乏民主和监督,这就为少数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另外,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在办案实践中,有一些机关部门,虽有权力监督机制,但对监督的实际效果过问很少,导致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权力监督。实际表明,权力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会产生利益,其实质就是数额巨大的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有着很强的诱惑力,这些利益和诱惑正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动力源泉。
  (二)制度的原因
  我国现行体制下,行政管制和市场机制并存,体制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使权力运行失去必要的透明度及应有的监督制约。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也形成了制度体系的混乱,大大减弱了制度对腐败活动的监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具备科学性。有些制度设置的时候就不科学,一开始就是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建立起来的,基于这种制度基础之上产生的权力必然具有腐败的属性。因为这个制度并非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而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利益。二是制度制约的缺失。有的制度尽管是顺应社会需要而构建的,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缺少制度制约方面的建设,致使相应的权力具有绝对性,这样的权力一旦置于金钱的巨大腐蚀之中,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了,职务犯罪的发生也就具有了必然性。三是制度改进的滞后。制度的构建绝对不是一劳永逸的,应当根据时代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加以完善,使得相应的权力始终处于受控制的状态。有些制度设立的时候是比较完善的,也能够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致使那些未能及时改进的制度发生了疏漏,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环境的原因
  任何职务犯罪都离不开活生生的经济社会环境,目前我国职务犯罪主要受以下几个环境因素的影响:一是大量投资活动的存在。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全国各地都在搞建设,可谓轰轰烈烈,这些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这就产生了宏大的现金流,为公职人员利用职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进行职务犯罪创造了条件。二是交易机会。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深入发展,经济活动交易、合同的签订履行、各种纠纷处理及职务升迁等各种问题及其交易机会层出不穷,这就给钱权交易等腐败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机会。三是社会文化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当下社会价值、伦理等社会文化发生了异化。职务犯罪不仅仅是公职人员个体道德沦丧、堕落的结果,也是社会道德水准整体下降的产物。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实用主义盛行,许多人都在追逐有钱者和有权者。政府领导干部或平民百姓对花钱消灾之类的传统文化颇为认同,甚至效仿。贿赂文化及其演化的各种潜规则遍及各行各业,权钱交易现象甚至被许多人默认。这些因素形成了职务犯罪产生的社会环境。
  (四)个人的原因
  从目前看,职务犯罪产生的个人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良的动机。结合办案的实践来看,领导干部上台后的动机是复杂的,绝大多数是为了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心怀鬼胎,有的为了当官发财,有的为了收回自己在政治前途上的投资等等。这些领导干部有了不良的动机,一旦条件成熟就会伸手去捞,腐败、堕落。二是侥幸的心理。笔者在办案实践中发现很多职务犯罪的领导干部都存在侥幸心理,少数领导干部盲目“自信”,总是抱着自己的犯罪行为不会被发现的心理,甚至在同单位相关人员被查处的同时仍大肆敛财、贪污腐败。目前确实存在贪污腐败问题发现难、查处少、处罚轻的现象,被查出的某些触目惊心的大案要案,实际上已经存在多年,却迟迟未能发现,结果愈演愈烈,造成了严重危害。有些部门长期存在团伙性腐败活动,涉案人数很多也迟迟未能发现。这势必影响案件的查处效果,以致一些案件没有被及时查处,反而强化了犯罪分子的侥幸心理,诱使潜在的领导干部蠢蠢欲动。三是失落、失衡的心理。一些领导干部因种种原因,对政治前途无望、对世俗欲念的失望、失去了理想信仰等,便想从经济上找到一些补偿,因此走上职务犯罪的邪路。这种心理在少数即将退休或退居二线的领导干部身上尤为明显,这种心态也极易成为腐败的一大诱发因素。

  二、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一)强化监督机制,注重权力制约
  职务犯罪的本质是对权力的滥用,以公权谋取私利。如果掌权者受不到制约,那么就很容易违法犯罪。权力的行使应依法公开进行,即权力行使的范围、服务对象、各种限制的规定应通过各种易于群众知晓、接受的方式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监督。在权力系统中必须强化监督和制约,更加注重权力监督制约的实效,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从客观上有效预防和控制职务犯罪。
  (二)注重廉政建设,加强制度创新
  部分现行制度的落后和漏洞为职务犯罪提供了滋生的空间,要想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就必须加强廉政机制建设,注重制度的改革创新。可以从改革人事制度入手,提高民主、公开、竞争的程度,严把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关。从改革财经制度入手,紧盯住要害部门,加大财经监管的力度和措施,要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入手,有效规制权力行使,不断完善规范政府行为的各项制度。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逐步养成依法行政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控制,要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积极进行监督,这样就会对掌权者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其谨慎用权,不敢轻率。要做到权力的行使原则、程序、结果全部公开,增加透明度,减少和避免暗箱操作。要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政府运作的过程、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除不宜公开需要保密的决策外,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相关人员廉洁自律的有关情况都要公开,增加透明度,减少随意性,把权力运作过程呈现于人民群众面前,引导人民群众对之进行监督,消除权力暗箱操作这一产生腐败的条件。同时,应当借助新闻监督受众广、影响大、引导社会舆论走向的优势,放宽新闻媒体对政治活动报道的尺度,加强对各级政府及国家机关公务活动的报道,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相关规定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新闻的广泛性、敏感性、及时性特点,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保证社会和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引导人民群众提升公民意识、国家主人翁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务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