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4


  论文摘要:自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恢复缓慢,但中国经济逆势而升,始终保持着较快得增长,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相应地,人民币是否升值也是这几年的热门话题,一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在中国国内,对于人民币是否升值也是意见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几年,人民币呈现明显的升值趋势,着实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人民币汇率为主要内容,通过回顾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结合当下的经济状况,探讨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以及升值后带来的短期长期影响。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升值;经济;制度 

  一、中国汇率制度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总体来讲,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前:官方制定的固定汇率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外贸易由国家垄断,统一平衡,国内价格长期保持稳定水平。与之相适应,当时人民币汇率只是作为编制计划和经济核算的标准,基本稳定,只在外国货币贬值或升值时作相应调整,人民币汇率与对外贸易联系并不密切。
  第二阶段:经济转轨时期(1978-1993):多种汇率并存
  对外贸易体制改革造成汇率高估导致的出口亏损成为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国先后采取了人民币内部结算价和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和取消内部结算价,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制度(1985—1993)。
  第三阶段:外汇体制改革后(1994-2004):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实行外汇的银行结售汇制,建立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此后人民币汇率开始稳中趋升。但是并轨后的人民币汇率在运行机制上,在对外贸易、外商投资以及对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上都受到严峻考验。
  第四阶段:新时期: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成熟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其特点:①资本管制,中国不允许自由兑换外币;②一篮子货币;③三种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对冲性干预,一定程度的资本管制。
  对于目前的汇率制度,就其本质而言仍属于固定汇率制度,但不同于书本上的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度。就汇率本身而言,其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是可变的。另一方面,它与自由浮动汇率的区别在于它受到宏观调控的管理,即货币当局根据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来公布汇率,允许其在规定的浮动幅度内上下浮动。一旦汇率浮动超过规定的幅度,货币当局就会进入市场买卖外汇,维持汇率的合理和相对稳定。
  
  二、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1.政策原因
  经济学的一般理论认为控制通胀和控制汇率上升速度两者不可兼得。当前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央行为此出台了一系列的紧缩型货币政策(例如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从而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如果央行放任国内通胀,则人民币升值压力将得到缓解。所以现在中国面临着这样一个对内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对外本币升值的一个尴尬局面。
  2.外汇原因
  贸易高顺差、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也是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之一。我国采取强制结汇制度,不可避免的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会造成市场短时间内货币量增加,流动性过剩,从而造成通货膨胀压力,而后政府就会用加息等调控手段抑制,造成人民币升值。
  3.价值原因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强劲有力,人民币逐渐取得国际上的认可与信任,并且国际普遍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这是人民币升值的内在动力。
  4.国际原因
  一方面,中国国内经济异常火热,吸引大量国际资本。人民币走俏,推高人民币汇率。另一方面在国际经济危机这个大背景下,多国经济不景气,导致贸易逆差增大,希冀于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控制贸易逆差,保护自己的经济。
  
  三、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一)短期影响
  1.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在原先的固定汇率制度下,根据IS-LM模型,我国的货币政策只能被动的服务于使汇率保持在所宣布的水平上。但是,当前我国政府希冀货币政策担负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对内稳定和对外稳定的双重目标,即对内维持物价的稳定,对外维持汇率的稳定。但是这种双重目标经常会发生严重冲突,央行的货币政策经常会顾此失彼。而如今,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的稳步上升可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使我国货币当局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来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当人民币升值以后,汇率上升,央行需要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的通货膨胀。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