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传统铁矿石价格谈判机制的瓦解,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指数化迅速发展。着重分析了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指数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字:铁矿石价格指数,价格波动,金融化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其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逐渐发展起来的铁矿石国际贸易指数化对铁矿石定价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我国钢铁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主要铁矿石价格指数
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影响力的铁矿石指数有普氏指数、TSI指数和MBIO指数。为了能打破国外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垄断地位,客观真实地反映铁矿石贸易情况,建立公平合理的铁矿石定价机制,我国推出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
1.普氏指数
普氏指数的价格评估建立在一套基于准则和质量协议的方法论的基础上,其形成过程为普氏能源咨询公司在伦敦、新加坡等地的分析师通过电话和其他即时通讯工具,与市场参与者交流关于交易、询价和报价的信息,每个工作日结束时,普氏的分析师将根据对该时间之前收集的信息标准化后进行评估,形成当天的指数价格。
普氏采集的价格为中国主要港口的铁矿石到岸现货价格,并将这些价格经过相关处理标准化为至中国青岛港口固定品位铁矿石的参考价格。
2.TSI指数
环球钢讯推出的TSI铁矿石价格指数,主要发布两种铁矿石现货参考价格,分别为品位58%和62%铁精粉的中国港口到岸进口价。
TSI指数所采集的铁矿石交易价格数据均由数据提供商提供。所谓数据提供商,即是矿商、贸易商以及钢厂,与普式指数不同,这些企业所提供的数据不包括询价和报价,完全基于已经发生的矿石交易。TSI的分析师根据数据提供商上传的数据,形成数据样本,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排除异常数据后形成最终数据集,将成交量平均后得到计算数据集,并最终发布当天的指数。
3.MBIO指数
MBIO指数的制作与普氏、TSI指数相似,其采集了钢厂、铁矿石供应商和贸易企业三方面的价格和成交数据,排除异常数据,对不同产地、不同品位、不同港口的成交数据进行科学计算而成。该指数是以中国青岛港口的62%品位的铁精粉价格为基准,58%~66%品位的铁矿石价格都将会被换算为62%品位的铁矿石价格,再按照交易量加权平均,最后得出该铁矿价格指数。
4.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
2011年9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推出了中国铁矿石价格指数,它由国产铁矿石价格指数和进口铁矿石价格指数两个分项指数组成,是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对不同品位和技术等级的铁矿石价格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分析后得出的结果。其中,国产铁矿石以62%品位干基铁精矿市场成交含税价格反映国产矿价格变化情况;进口铁矿石以62%品位干基粉矿到岸价格反映进口矿价格变化情况。
二、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指数化的特征
1.浮动性和灵活性
依据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指数而采用的定价方式是一种以铁矿石指数为结算基础的浮动定价方式,铁矿石指数定价是以事先约定好的某一特定时期的铁矿石指数平均价格为准,制定一定时期内的铁矿石结算价格,而这种定价周期一般都比较短。指数定价模式下的铁矿石市场,其定价周期相比年度谈判的协议价和季度定价更短,价格的灵活性更强,在指数定价机制下,协议价格能较好地反映市场的供需关系。实行指数定价后,铁矿石市场价格变得相对公开、透明,协议价格与现货价格的差距显著缩小。南于指数价和现货价的利差缩小,投机活动大大减少,市场的公平性得以改善,供需双方对矿石交易的运营管理得以简化,交易成本大大缩减,但市场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使钢铁企业面临着更加动荡的原料市场。
2.可持续性
纵观国际大宗商品市场,除铁矿石外,石油、铜、铝、锌等大宗商品都是以衍生品交易为定价基础的,都表现出很强的金融属性。虽然指数定价、掉期交易等新型定价模式给国内外钢铁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成本风险,但其发展为具有“价格发现”基本功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由于目前金融衍生品定价是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机制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从当前的铁矿石国际贸易市场及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铁矿石指数金融化也会逐渐呈现走强的趋势。近年来,国外市场已逐渐推出了铁矿石掉期交易和期货交易,由于此类交易采用的结算价格是由铁矿石指数得来的,这就为铁矿石价格指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例如印度商品交易所和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联合推出的铁矿石期货便是以TSI指数为结算价格的;新加坡交易所的结算价格也是按合约月份TSI指数的铁矿石参考价格的简单平均值来进行计算的。
目前,虽然在铁矿石期货市场和掉期市场的交易量并不大,但其发展前景广阔,这也有利于价格指数在此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3.片面性和准确性偏低
目前,各铁矿石价格指数的制定机构采取的铁矿石价格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中国铁矿石现货交易,而此部分交易仅有20%来自海运市场,在全球铁矿石贸易中所占比例更低,难以代表全球铁矿石价格。同时,中国国内铁矿石现货市场存在着大量不规范行为,矿商为了盈利将现货矿以高价转卖,扩大了指数制定机构对现货矿价格数据采集的偏差。南于现行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以中国港口到岸价格为编制基础,而日本、欧洲基本上没有现货市场,导致在日本、欧洲市场价格指数难以执行。
针对铁矿石价格指数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扩大铁矿石价格采集数据覆盖面的同时,还应确立合理的铁矿石指数的编制标准和方法,一个成熟的指数定价体系,需要具备科学合理的指数计算方法、即时准确的价格采样方法、公平公正的指数制定机构以及被供需双方认可的双赢目标。
三、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指数化的影响
1.能及时反映市场供需情况,降低铁矿石贸易交易成本
通过在不同采样点采集铁矿石价格样本数据,并经过整理分析后得到的铁矿石价格指数,由于其定价周期较短,相对于长期协议定价而言,更能及时地反映市场的供需状况。
在历史铁矿石谈判定价机制下,铁矿石贸易谈判双方都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即便如此,每年铁矿石谈判双方仍难以找到利益共同点,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甚至出现无果而终的局面。相反,南第三方发布的铁矿石价格指数,不仅能更好地降低铁矿石谈判成本和时间,还能比长协价更及时地反映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需状况。
2.增加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的波动性,影响钢铁相关产业链的运行模式
在传统长协机制下,由于原料铁矿石价格是长期稳定的,因此钢铁企业全年的运营成本更具确定性。这就便于与其下游和上游统筹对接,从而形成一个稳定的运营环境,企业面临的原材料价格风险低,根据较稳定的原材料市场行情在做长期生产决策时也更为容易。而指数定价的波动性将改变这种情况,随着铁矿石定价向指数定价机制转变,钢铁企业原材料成本波动更为频繁,钢企原材料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的压力进一步增大。
对中国钢铁企业而言,短期定价方式使得各钢企生产成本普遍上升。在传统的铁矿石谈判机制下,除2008年下半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了现货价格低于长协价的情况外,其他年份现货价格都基本高于或者是远高于协议价格。可见,传统的年度定价模式为中国部分钢铁企业节省了较大一部分成本。但随着年度定价机制的瓦解,指数化进程凸显了钢铁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
指数定价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钢铁产业链的运行模式。在短期定价周期下,钢铁企业与铁矿石供应商之间签订合约的周期随之缩短,这就可能改变钢铁企业的经营模式,某些钢铁企业年度定价的钢材品种也不得不转向季度定价甚至更短周期的定价,下游建筑、机械制造、汽车等行业的钢材需求用户面临的成本变化也将更加难以预测。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钢
材市场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成本驱动而非需求驱动,过于频繁的钢价波动在欧美市场难以立足,钢厂向下游传导成本压力的途径并不通畅。因此,大多数钢铁企业只能独自消化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压力。
3.加快了铁矿石贸易金融化趋势,影响了钢铁行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指数除了因价格波动给钢企带来的风险外,也增加了钢企面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随着铁矿石价格指数化的推进,铁矿石金融化步伐也进一步加快。由于在铁矿石期货、掉期等金融市场上,参与方来自全球各地,资本的逐利性等因素促使了国际金融资本的融入,如果大量资金在某一时间集中涌入,铁矿石合约成交价格会因此上涨,从而拉高铁矿石市场价格;相反,如果大量资金撤离,会迅速拉低铁矿石价格,这就不利于铁矿石市场及钢铁行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此外,市场供需关系、矿山投资、运价、汇率、供货规律等因素也会成为影响铁矿石价格的重要因素,此类风险并不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际资本的影响,对于钢铁企业来讲,此类风险难以估计。
虽然铁矿石贸易金融化给钢铁企业带来了一系列不确定因素,但也给钢铁企业提供了套期保值的机会,钢铁企业若能适当运用金融工具,将有利于降低价格风险。
四、建议
(1)在当前国际贸易铁矿石定价机制尚未最终确立的背景下,我们应努力研究、积极探索、把握机遇,促进国际贸易铁矿石价格体系建设,争取铁矿石贸易定价权。
(2)在当前铁矿石期货、掉期等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钢企应该积极参与,努力学习,利用此类产品的套期保值功能,力求降低铁矿石原材料价格波动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3)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掌握资源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因素。我国铁矿资源严重地不能满足钢铁行业发展需要,国家应有针对性地制定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收购海外资源,或者是参与海外资源的勘探开发,这不仅能防止国际市场垄断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在铁矿石定价权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