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以牺牲自己的哲学思维的方式进入社会批判领域,学者们的哲学天赋表现只是瞬间的,他们一旦进入社会批判理论之中,则完全沉浸到推动社会向前进的思潮中,而不是停留在思维的原点,等待从此出发上升自己到思维的抽象之处。学者们的这种做法体现了他们不重视自己作为人的基本权利,而把自己当作一个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存在物,这种存在物没有自己的生命,只有与社会一起跳动的脉搏特征。现代社会需要用这样的存在物来克服社会的物化、商品化倾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哲学走向社会批判,其中有哲学与社会批判理论的区别,也有哲学与社会批判理论的一致。哲学的灵性迸发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作为个人的存在价值,哲学向社会批判理论的转化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与社会同步发展,将自己奉献给社会的做法,而社会批判理论的提出则体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完全社会化的想法。他们所说的完全社会化,就是物化每一个人,而每个人经过物化则消除了自己的个人成就,被当作社会机械中的一部分完全服从社会整体中各部分的机械运作。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自我牺牲精神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中,会导致社会成员平民化,社会成员思想分散化、个别化,其结果是社会形成有序的、简单的生活节奏。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与社会批判理论的一致则会导致社会观念的变化。本来,社会观念就是不断产生、不断变化的,生活的多样性来自于我们不断用新观念来装备自己的头脑,不断地从新角度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改造社会。但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那里,社会观念的变化只给社会带来简单、有序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也是富有变化的、多姿多彩的。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是以自己纯正的来自于心灵的哲学构造出社会批判理论,所以,社会观念的变化所带来的简单、有序的生活,展现的是学者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多样性,展示的是一种单纯追求的示范。他们要引导社会现实追求单一,这种单一不是精神、观念的统一,而是让心灵面对单一的现实环境保持沉稳有序、保持平静,心灵因每个人个性不同而展示多样性,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社会因个人现实追求的简单不复杂而得享宁静却焕发活力的生活。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从哲学走向社会批判理论的过程中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唯美的社会生活画面,虽然这种美丽主义只是停留在画上,没有走向现实。
西方马克思主义由于没有走向现实,与实践相脱离,理论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局限,但其理论思路能给当今的人们带来展示心灵、表达自我的机会。这种表达不是把自我凌驾于社会之上,恰好相反,而是会引导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成为随社会整体而运动的一个机械组成部分,个人融化、融解成社会的一个部分,完全渗透进社会,好像水渗透进沙子,水已经不见了,我们见到的只是被滋润了的沙子,个人是水,被滋润了的沙子就是社会。这就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带给现当代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