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技术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与历史面向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7-20

  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技术蓬勃兴起的时代,机器大工业对工场手工业的扬弃,凸显了技术在时代变革中的显赫位置。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视野中,马克思通过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规律,强调了技术是这一矛盾运动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马克思清晰地看到,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其生来就蕴涵着“人”的优良品质和价值追求,技术本身的“先进”程度折射出不同历史时期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但是,在阶级社会里,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技术的价值遭到资本逻辑和私有制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技术被误解为恐惧、悲观甚至人类毁灭的根源。不过,当技术推动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打破了旧有的生产关系时,被扭曲的价值就会被重新矫正过来。因而,马克思对技术正面价值的高度赞扬,表明了其技术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历史面向,那就是为未来美好社会的实现打开了绿色通道,也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启示。

  一、技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动,技术世界是人类世界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彰显。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马克思对技术问题给予了充分的关切,可以说,技术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之一。阿克斯劳斯(KostasAxelos)认为,技术是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是人通过创造新事物来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只有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技术的意义和价值的充分理解,才能达到对马克思哲学的清晰认识。[1]

  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科学和技术正在兴起。18世纪以前,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零散的、偶然的状态;到了18世纪,许多对自然的认识才正式获得了科学的性质,比如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18世纪60年代,瓦特蒸汽机的制造成功,给英国工业的发展以“第一推动”,“蒸汽机第一次使绵延于英国地下的无穷无尽的煤矿层具有真正的价值。”[2]

  19世纪,马克思敏锐地看到,技术和人类文明的相互依存关系,技术对工业的推动,提高了社会的文明程度,社会文明程度一旦提高,新的需要和新的生产部门就会应运而生,这样技术又不断地得到改进和创新。马克思非常关注技术的发展,对每一次技术的进步,马克思都感到非常喜悦,正如恩格斯所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3]

  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阈中,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的个人、人的实践、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入探究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彻底划清了界限,而技术在马克思哲学看来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技术是人类用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来的体现人类意志的物化的知识力量和智慧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产物,在对技术的哲学思考和技术史的宏观考察中,马克思于19世纪最先提出技术是一种生产力的思想。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高度赞扬了技术的历史作用,技术是生产力水平的度量尺度,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是现代社会兴旺发达的鲜明标志。它深深植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能动的关系之中,马克思断言“:工艺发达的研究,会把人类对于自然的能动关系,把人类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由此也把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直接生产过程揭露出来。”[4]

  对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揭示和彰显仅仅是技术的祛魅功能,技术最重要的功能是革命的功能,马克思认为:“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1](774)

  但是,技术的革命功能在资本逻辑、私有制、雇佣奴役制度的操控下,会发生变态、扭曲,甚至不可思议。一方面,技术具有减轻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另一方面,技术在创造大量的社会财富的同时却造成了大量的现代贫困和衰颓。因而,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技术在推动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必然被超越奠定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中,马克思对所谓的自我意识、形而上学的怪影进行了辛辣的讽刺,空想社会主义者把未来社会设定在一种迷信气氛的状态之中,让人感觉到是一个无法触摸的迷人的梦境。其实,未来理想社会不是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一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2](89)

  “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2](295)

  现实的、活生生的人把自身的本质力量蕴涵在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之中,技术一直向前的动力推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这一运动使现代资本既发展自身又消灭自身,从而为未来美好社会的出场开辟道路。“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2](124)

  技术的昂首向前,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能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制度下,一切生活必需品都将生产得很多,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力量和才能。”[2](237)

  可以说,对技术的关注贯穿于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技术的高度发展可以最终把属于人的东西还给人本身,凡是对人而言的异化之物,最终都会在技术的高度发展中得以澄明、显现并最终得以消解。

  二、马克思技术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技术价值观具有丰富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技术对人的解放价值、技术创造社会文明的价值、技术的审美价值、技术的自由价值等方面。

  1.技术对人的解放价值

  人的解放不是在意识的幻想和梦呓中获得的,而是在现实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彰显的地方获得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动物凭现象与记忆而生活着”“,人类凭技术与理智而生活。”[5]

  不同时期的技术蕴涵着人的知识和智慧,体现人的本质,推动人的解放。技术的发展不是孤立的,深受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影响。尽管各个民族—国家技术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有所差异,但是人类必须凭借技术而生活,否则人的机能将降低为动物的机能而阻碍社会的发展。

  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2](74)技术把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劳动时间。马克思认为,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6]

  劳动时间的节约增加了个人充分发展的自由时间,个人能力的充分发展推动了技术的全面发展,相应地,技术的全面发展去掉了人身上的种种束缚,为使人摆脱各种非人的制约而成为真正的人开辟了广阔的解放空间。

  2.技术创造社会文明的价值

  马克思对每一个新的技术发明都感到衷心喜悦,尤其是对工业和一般历史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技术,其内心的喜悦非同寻常,是因为技术是人类实践的结果、是创造社会文明的强大杠杆。正如恩格斯所说“: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一种社会品质。”[7]

  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表明,技术的存在始终蕴涵在两种生产工具的发展状态之中,一是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一是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从表面上来看,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似乎实现了对自然形成的生产工具的超越,但是,实质上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不管多么高级,始终离不开自然的基本元素。当然,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从更深层次上体现了技术的内在本性和存在依据、展现了人的知识和智慧,“谁发明了超越世人官能的任何技术,就为世人所称羡;这不仅仅因为这些发明有实用价值,世人所钦佩的正在他较别人敏慧而优胜。”[5](3)翻开近代以来人类的技术史,三大技术革命,彻底改变了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蒸汽技术、电力技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第一次、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兴起,而信息技术则促进了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到来,第三次产业革命把现代科学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使西方一批发达国家走完了工业文明的最后历程。摩尔根认为“:人类必须获得文明的一切要素,然后才能进入文明状态。”[8]

  事实证明,技术承载了它自身诞生之前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的文明要素,技术状态实质上就是社会文明状态的本质体现。

  3.技术的审美价值

  审美活动体现了人类在其现实性基础上的超越性,是人类以美的感性力量对唯理主义的反拨,审美能够唤醒人的想象、灵性、激情、爱欲等非理性因素,能够为人创造自由的愉悦的空间。审美活动离不开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马克思认为,只有当对象对人来说成为人的对象的时候,人才不至于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身。技术作为人的创造活动的作品、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必然确证和实现主体能力、知识、智慧的外在化,必然进入审美主体的全部感觉和理解的诗意空间。正如只有具有音乐感的耳朵才能听到音乐之美一样,否则,再美的音乐也是毫无意义的。人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都有一种诗意地栖居于世的客观冲动,技术为人的诗意的栖居不断地创造条件,人的生产和动物的生产不一样,人善于发现美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而诗意地生存。马克思说:“动物只生产自身,而人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2](46-47)人之所以懂得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并懂得怎样运用这些尺度,是因为人具有把握世界的独特的方式。人把握世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践—认识的方式,一种是想象—审美的方式。实践—认识的方式就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理论思维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比如,科学、哲学等;想象—审美的方式就是想象力在精神中进行的创造活动,比如,艺术、宗教等。技术的发明创造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以两种或者多种方式把握现实世界的结果,因而,技术一方面具有理性的价值,另一方面同样具有以想象力为主要内容、以美的感性力量为主要特征的审美价值。

  4.技术的自由价值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