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开始改革。通识教育作为西方高等教育的主流教育观逐渐被引入中国,以克服我国专业教育的狭隘性,同时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在我国高等教育学术界享有盛誉。该书以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分析了高等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但是该书也存在些许不足,如将高深学问作为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我国的高等教育哲学既要受其启发,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以更好地解决国内高等教育实际问题。
关键词: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问题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约翰•S•布鲁贝克(1898-1988)的《高等教育哲学》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问题出发,以“高深学问”为逻辑起点,以两派相互对立的高等教育哲学长期的冲突和此消彼长的演进过程为主线统览各家之言,深刻分析了高等教育最为关键且又彼此相互关联的若干基本问题,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丰满的分析高等教育的框架。
一、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解析
20世纪60-70年代是美国高等教育所经历的“艰难时期”、学术界大为不满的“冬季”。布鲁贝克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结合自己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五十余年的经验,对高等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哲学思考。《高等教育哲学》对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高等教育的主要流派及其重要著作进行了概括评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西方高等教育,特别是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逻辑基点——高深学问、高等教育的精华——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高等教育的民主化——高等教育为谁服务、高等教育如何实施——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治学的道德以及高等教育移动到社会的中心——作为教会的大学等许多问题作了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觉醒,国内对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质疑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譬如无视人的存在。从本体论的角度看,教育的第一意义存在是人,人是第一位的。如果说高深学问是高等教育的逻辑起点,我们就会进一步追问高深学问的基点是什么?显然是人,没有人就不可能有高深学问。这样看来,高深学问并非高等教育的本原。
二、进一步思考的几个问题
(一)高等教育是否应倾向实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随着这种趋势发展,高校人文学科的发展令人堪忧。对个人的影响,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中,文科生的比例谨小慎微,其就业率也是远远低于理工科生。大众认为文科生发展前景不容乐观,所以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家长、甚至学生本人在这种环境下,均倾向选理科。对高校的影响,国家大力扶持学生创业、科技创新,在高校渲染了一种人文学科贬值的氛围,今天阿里巴巴有了马云“爸爸”,明天京东商城有刘强东,后天小米之父雷军……貌似在此领域成功,获资多少,就是人生的赢家、众人学习的楷模。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在项目拨款时也优先理工科发展,忽视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的教育已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企业学徒培训。高校的工作就是培养脑力和技术工人,满足企业经营和政府管理的需要,确保企业界精英的所有命令都得以贯彻。
(二)从贝克案例看我国教育倾斜政策。从贝克案例笔者联想到我国对偏远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给予教育上的倾斜政策。比如,有些大学对少数民族学生开放绿色通道,破格录取一批学生。实际上,部分汉族学生在学业、能力方面优于他们,单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笔者认为这种结果是不公平的。这种“反向歧视”是通过平等主义而实现公正的一种努力。同样是学生,他们所接受的教育资源较差,但汉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是少数民族学生无法体会的,不能因为这种起初的不均衡,就给予“绿色通道”,这是对汉族学生的一种不公平。当然,从国家角度来讲,这是合理的。最近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著名演员姚晨第五年自费走进巴基斯坦,关注阿富汗难民以及女童教育,她在微博中写到“不给他们提供教育资源,他们手上拿起的不是笔,而是武器”。放眼国内,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比如新疆、甘肃等地,他们经济非常落后,如果国家不从经济、医疗、教育等各个角度给予倾斜政策,不让他们接受高等教育,那么我国这些地区如何发展,如何安定,如何团结,这都会成为阻碍我国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隐患,因而,国家不得不采取此项措施。
(三)互联网+的时代,技术能否代替教师。布鲁贝克认为“教育技术也永远不能代替有爱教学。讲授法越来越为机器教学所取代并不意味着讲授无足轻重,而只意味着它能适应机器操作”。早在布鲁贝克那个年代早已考虑此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前段时间,北大教科院院长陈晓宇教授作名为《数字时代中国大学教学的抉择》的专题讲座,探讨信息技术革命下两个问题:一是传统大学的末日来临?技术可否代替教师?显然众人皆知答案,然而大数据时代给我们的感官却是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趋势,MOOCs、EDX、TED、可汗学院等充斥着教育领域,在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可以达到小学生上课一人一本的程度。一次,笔者作学院区外比较学习项目助理时,某位本地老师说“人家太先进了,我们哪比得上,怎么学?”简短的一句话却让人察觉其中的深层原因,很多教师认为有先进的科学设备,就可以更好地教学,学生可以学得更好,殊不知其中因果关系的颠倒。中小学以及高校的教师应主动积极地将技术创新应用于教学,以促进教学的生动形象、师生互动,通过“回归传统”改善中小学以及高等教育。这不仅仅需要认识,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者从观念上根本改变。
参考文献:
[1]约翰•S•布鲁贝克.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2]宋小平.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思想反思[J].湖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版),2009(07).
[3]赵军.高等教育哲学:诠释与再诠释[J].高等教育研究,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