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劳动价值的崇尚精神应该贯穿青少年学习过程的始终。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青少年劳动光荣的观念,从劳动中创造意义、实现个人价值的观念,努力防止青少年养成崇尚金钱,不劳而获的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劳动观。
培养青少年的劳动幸福观需要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社会文化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要使青少年形成劳动幸福观,社会环境因素不容忽视。社会应倡导尊重劳动的、劳动光荣的文化和舆论,在制度上对劳动、劳动者给予应有的尊重和保护,摒弃金钱至上、物质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风尚和氛围,尊重劳动成果,保障劳动公平,从而为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三观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和保障。
培养青少年的劳动幸福观应注重榜样性主体的模范导向作用。青少年对外界事物的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径就是对榜样性主体的模仿。榜样性主体包括父母长辈、老师、成功企业家、明星偶像等等青少年日常生活学习中接触最多,关注度最高的对象。在青少年不能完全辨别与判断社会现象和行为的状况下,榜样性主体不仅影响着青少年对整个世界的认知,还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榜样性主体应自觉关注自己的言行,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避免向青少年传递金钱崇拜、享乐主义等消极影响,为青少年形成劳动幸福观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何云峰.培育青年人的核心价值观须以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根基[J].青年学报.2014,(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何云峰.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主张的新诠释、新概括[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