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如何加强砖混结构砌体的质量管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15

    摘要:砖混结构是我州量大面广的传统建筑。本文作者通过调查砌体砌筑质量,指出砌体在水平、竖缝砂浆饱满度,砌体留槎、接槎,砖和砂浆强度及构造柱作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程度。分析造成问题根源,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交给大众一个真正的合格工程。
  关键词:砖混结构;砌体质量;管理
  引言
  砖混结构建筑是我州量大面广的传统建筑,其竣工面积占全部竣工面积的60%以上,占住宅竣工面积的90%以上。由于砖混结构是以砌筑墙体为主要承重结构,因此墙体的砌筑质量就为大家所关切,特别是我州地震设防区就更为大家所关切。笔者作为专业管理人员,在通过对不同地区砖混结构砌体分项检查基础上,整理分析,认为砌体质量状况不容乐观,还存在较多质量问题。
  1  主要存在问题
  1.1 砌体水平灰缝砂浆、竖缝砂浆不饱满  砖砌体的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是影响砌体强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饱满会使砖局部受压,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因此《砖石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规定了实心砖砌体的水平灰缝饱满度不低于80%,而现行验评标准中,也把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列入了砌砖工程的保证项目。水平灰缝砂浆、竖缝砂浆饱满度很大程度取决于砌筑方法,从检查结果看,采用“三一”砌砖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只要砂浆稠度适当,一般能使砂浆饱满度达到80%以上,且竖缝也能挤进砂浆。而手法上仍沿用瓦刀砌筑动作,或采用先铺灰,再摆砖办法,砂浆饱满度往往达不到规定值要求,有的只能达到40%-60%。
  1.2 留槎、接槎不符合要求  砖混结构房屋的墙体,纵横墙同时砌筑可使交接处衔接牢固。但实际中有时要在交接处临时间断,这在“规范”也是允许的,但也提出了一些要求,“砌体临时间断处高度差,不得超过一步脚手架高度。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留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而在工程实际中,却常见先砌完这一层的外墙,再砌内横墙及内纵墙,临时间断处高度有的接近3m,纵横交接处很少砌成斜槎,外墙转角处仍有不少直槎,有些直槎虽加设了拉接筋,但规格、数量、长度均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砖砌体交接处的牢固程度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这种影响所造成的危害后果在正常情况下是潜伏着,当遇到地震外力时,就会毁于一旦。因此,砖混结构房屋建筑中,纵横交接处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对上述留槎、接槎问题是亟待认真注意的突出问题。 
  1.3 砖和砂浆强度不能保证  影响砖砌体的强度除有操作因素外,主要取决于砖和砂浆强度,只要其中之一强度降低一级,即会使砌体强度降低15%-20%。如果二者都降低一级,即会更大影响砌体强度。有些砖砌体施工前,对砖不进行检验,砂浆不试配,不按配比配制,砂和砂浆检验强度离散性很大,反应出砖的质量、砂浆的拌和质量波动性大,有的M5砂浆高达150号以上,现场实际砌体砂浆却明显不足,因此,对砖混结构房屋建筑的墙体质量保证,首先要对砖和砂浆质量进行控制。

    1.4 砌体的水平灰缝厚度进行控制  砌体水平灰缝厚度与砌体的抗压强度是紧密相关的。砌体本身是非匀质体,砌体的破坏,往往是由于灰缝的变形造成的。水平灰缝厚度越大,砂浆横向变形也越大,从而增大了砖的附加拉应力,使砌体抗压强度降低,有资料表明,当水平灰缝厚度为15mm时,砌体抗压强度降低20%以上,某些工程在砌体施工时常不设置皮数尺,水平灰缝隙厚度完全由操作者掌握,由于操作水平有高低,因此在有的工程出现了失控情况,内外甚至不交圈。
  1.5 构造柱夹层断开  在70以上抗震设防区纵横墙交接处须设置混凝土构造柱。以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构造柱的砌体要留置五进五出、先退后进的马牙槎,使砖砌体能与构造柱衔接牢固形成整体。但由于基层人员不认识它的重要性,砌筑方法错误,更有甚者不清理构造柱中的砂浆、拉级,使构造柱出现夹渣层,断开的情况。有的构造柱,不对正贯通,层与层之间互相错位,构造柱与砌体无拉接筋;致使设置构造柱不仅不能增强建筑物抗震能力,反而起着削弱作用。这种潜在的危险在遇到地震等外力的作用时,就会首先使建筑物破坏。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