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乡村住宅居住空间环境的规划问题
---------以关中地区为例
摘要:本文以关中地区乡村住宅居住环境为例,根据关中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和生活、生产方式等得出,适宜关中地区乡村住宅的几种宅院模式。这些宅院模式不仅能满足现有住户的功能需求,而且较容易处理好近远期的结合关系,有利于保持一定的持续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所以在宅院设计和建造中有着较大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乡村住宅;现状;改善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设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但是农民忽视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之乡村没有可供模仿参考的标准规范,导致乡村住宅居住环境质量很差,建筑结构过于单调、建筑运行陷入了高消耗、高排放、低舒适的恶性循环。因此依据乡村本土特点解决其现实存在的问题,己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笔者以我国关中地区为讨论对象,就该地区乡村居住环境现状,以及适宜的乡村居住环境模式作以探讨。
一、关中地区乡村居住环境现状
1、住区布局特点
我国乡村居民点历来都是以自然村为基础的,建国以后虽然几经变化,但是一般仍然以自然村为基础进行扩建。关中地据八百里秦川之胜,人口稠密。由于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乡村住宅多以行列式布局,按照乡村规模的不同,有一条或者几条主要干道,规划成井字形。村外就是广裹的土地,种植大片的农作物,耕地靠近农宅,既可以缩短交通距离又方便照看农田。现在公路基本上把各个村子连接了起来,交通便利,经济比较发达。
2.住宅布局
长方形的宅基地,一层或者两层独立式住宅,留有一定面积的空院子是关中地区乡村住宅的传统布局方式。“房子一边盖”这是关中人用仅有的木料创造出自己地方特色的房子。当地称为单背房、厦房和厢房。关中地区民居平面关系与空间组织属于传统院落模式。它的主要布局特点是多沿纵轴布置房屋,以厅堂组织院落,向纵深发展的狭长平面布置形式。宅院前后联系,多以各层厅堂的房门为联系中心。由于关中地区地少人多,宅基划分多以8米至10米左右的三开间面宽,进深约20米的窄长形式居多。传统的农村住宅的平面,一般都比较简洁,多数是厦房为主,房屋类型少,经济、适用,而且布局灵活自由。其平面布局基本上也属于窄院的传统形式。
3.建房特点
由于经济、文化、观念的地域性和局限性,使得关中地区乡村建房特点鲜明,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经济性。关中农民以种地为生,靠体力挣钱,由于赚钱不容易,花钱的时候就更加节俭。而建造房屋就是比较大的开支,因此建造房屋时讲究经济实惠是农民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同时,建房时多选在6、7月份,因为农民建房要躲过农忙季节,既不耽误耕种,需要帮忙时,周围人也有时间。
(2)就地取材。使用本地区的建筑材料是乡村住宅建造的基本特点。使用本地区的建筑材料,既可以减少运输费用,降低建造成本;又可以可以减少运输中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能源。如关中地区乡村住宅的屋顶多用当地的黄土作为保温材料和找坡材料。
(3)建筑形态的复制性。农村一般缺少专门的建筑师,农民想要盖房子,先参考自己满意的住房类型,找村上的建筑队复制一个。由于每户人口的不同,住宅的平面大小的差异,所以给住户就带来很多不便。乡村住宅在建造时,为了减少开支,都是自己挖地基、打基础,砌墙时会叫一些村上的专业人来建造;上楼板时,村上会有很多人来帮忙,一天便可以完成。
二、关中地区乡村住宅居住环境的改善分析
1、宅院模式
关中地区乡村大都是长方形的宅基地,住宅多以“背靠背”的行列式布局,按照乡村规模的不同,有一条或者几条主要干道,规划成井字形;宅院均由主体建筑、附属建筑、院落空间和出入口四个要素构成,如图1。主体建筑可定义为:一般为一层或者两层:容纳主要的生活功能和一部分生产辅助功能。附属建筑可定义为:一般为一层;容纳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辅助功能和一部分生活功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