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微生物燃料电池知识引入高中化学(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15

  2.2 阳极还原[2,8]
  阳极还原指电子由微生物细胞内传递至阳极表面,是电池产电的关键步骤,也是制约产电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见的阳极电子传递方式主要有4种:直接接触传递、纳米导线辅助远距离传递、电子穿梭传递和初级代谢产物原位氧化传递。前2种属于生物膜机制,后2种属于电子穿梭机制。2种机制可能同时存在,协同作用,促进产电过程。
  A直接接触 B纳米导线 C氧化还原介体?D还原态初级代谢产物原位氧化
  图2 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电子传递机制示意图
  2.2.1 生物膜产电机制
  生物膜产电机制指微生物在电极表面聚集形成膜,通过直接接触或纳米导线辅助作用而转移电子。这是一种无介体电子传递机制。
  直接接触传递指与阳极表面接触的产电微生物菌体可通过细胞膜外侧的C型细胞色素,将呼吸链中电子的直接传递至电极表面,如图2A所示。该方式只是紧靠电极表面的一单层微生物可传递电子给电极,因此电池性能受限于电极表面这一单层微生物的最大细菌浓度。
  近期研究表明,某些细菌的细胞表面存在一种可导电的纳米级纤毛或菌毛,起到电子导管的作用,依靠这些纳米导线辅助,可进行远距离电子传递。这些表面纤毛的一端与细胞外膜相连,另一端与电极表面直接接触,将细胞外膜上的电子传递至电极表面,实现电子转移,如图2B所示。这些菌毛可使电子传递到离细胞表面更远处,进行较远距离的电子传递,从而可形成较厚的具有产电活性的生物膜,提高电池性能。

  2.2.2 电子穿梭产电机制
  电子穿梭产电机制指微生物利用外加或自身分泌的电子穿梭体(氧化还原介体),将代谢产生的电子转移至电极表面。根据介体的不同,有介体电子传递可分外源介体的有介体电子传递、还原态初级代谢产物原位氧化传递、微生物次级代谢物为介体的电子传递。
  外源介体的有介体电子传递过程如图2C所示。底物在微生物作用下被氧化,进入微生物细胞内并处于氧化态的介体捕获释放出的电子而被还原,处于还原态的介体被微生物排泄出体外,在阳极表面失去电子被氧化,从而将电子传递到电极上。
  自身可分泌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氧化还原介体的微生物,主要将代谢物作为介体来进行电子传递。其中,以次级代谢物为介体进行电子传递的MFC,消除了添加外源介体带来的各种问题,引起特别关注,其传递过程也可用图2C表示。在微生物体内分泌产生的氧化态次级代谢物作为可逆的末端电子受体,将电子传递至细胞外,在阳极表面发生电子转移,还原态介体重新被氧化,进入下一氧化还原过程。另有一些微生物能以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如H2、H2S等初级代谢产物作为氧化还原介体进行电子传递,如图2D所示。作为阳极氧化的还原剂,初级代谢物介体需要满足一些条件,即氧化还原电势应较低,但不能低于底物的氧化电势,且在MFC中易于电化学氧化。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