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流态混凝土的主要性能与应用前景(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15

  表混凝土浇筑成本比较
  以上材料单价以江苏省造价信息2010年第6期中准价为取费依据。
  2高流态混凝土的应用前景
  高流态混凝土的概念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但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环保要求提高等原因,高流态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应用的领域较窄,使用比例较低。结合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高流态混凝土在以下几个领域使用较少,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2.1水工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水利工程是投资的重点,一大批各类水利项目上马建设。水利施工中存在着体量大,形状复杂、配筋密集、作业面狭窄、难以振捣等困难。另外,水工混凝土对材料的流动性、粘聚性、抗分离性和钢筋通过能力等性能指标有着特殊的要求,根据现有研究,水工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有着下列特点:①混凝土坍落度大,流动性好,混凝土拌和物不需振捣仅靠重力便能通过自行流动达到均匀密实;②混凝土抗分离性能良好,在穿过钢筋网后至凝结前无分层离析和泌水现象;③硬化后的混凝土干缩小,能够有效填充各结构部位,达到内实外光。水工高流态自密实如能大量应用,将极大的减少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及工程质量。
  2.2补偿收缩高流态混凝土(微膨胀高流态混凝土)。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在自然条件下硬化,具有一定的干缩性。混凝土的收缩值随着水泥的品种、熟料的矿物组成、水泥颗粒的细度水灰比的大小、养护条件的不用以及使用环境的差异等的变化而变化。根据理论7~60天内混凝土的收缩率较大,60天后混凝土的收缩率逐渐趋于缓慢、平稳。混凝土内部由于收缩会产生微裂纹,微裂纹会破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而经过配合比设计的补偿收缩高流态混凝土在保证强度和流动性的同时还能有效的抵偿混凝土的干缩,甚至微膨胀。补偿收缩高流态混凝土在裂缝修补,新老混凝土交接施工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3水下施工高流态混凝土。目前在大型公路桥梁的基础形式主要采用水下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基础属于隐藏工程,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水下混凝土施工隐蔽性强,混凝土极易产生松散、离析、缩颈等质量问题,控制水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是整个水下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中的节点工程。在水下施工中,水流速度快,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程难度很大。水下混凝土的整平和密实完全依靠混凝土自重来完成,混凝土如果没有良好的抗离析性和粘聚性将极易被水流冲散而影响成桩质量。此外,根据灌注桩的浇筑特点,首盘混凝土浇筑后将被后续混凝土持续顶升,在此过程中混凝土必须一直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否则就容易造成断桩、夹层等质量事故。首盘混凝土在保持长时间流动性的基础上,初凝时间还不能太迟,否则就无法达到设计强度。上述技术性能,普通混凝土很难达到。经过设计的水下施工高流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粘聚性,塌落度延时损失小,在水下灌注桩等施工项目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2.4结构补强高流态混凝土。近四五十年以来,混凝土结构物因材质劣化造成过早失效以至破坏崩塌的事故在国内外屡次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例如,在日本沿海地区,许多桥梁、港湾建筑等,建成后10年不到的时间里,混凝土表面即出现裂纹、剥落,钢筋锈蚀外露的现象。我国很多早期混凝土构造物使用寿命远低于设计要求便出现了严重的损坏。结构补强高流态混凝土在混凝土构造物的补强修复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结构物剥蚀、裂缝的修复中难度最大的就是作业面窄小,混凝土振捣困难,无法密实,这样补强工程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流态混凝土因其高流动性、自密实性能,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结构补强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在国外已有应用,国内的研究与应用目前还是空白。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