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如何在不断累积的丰富知识和宽泛的专业技术的基础上,构建适于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方案,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论述了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的基于“培养类”的理论教学体系,深入地分析了该理论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给出了理论教学体系的主要课程和使用的主要教材,并详细分析了部分课程和教材的特色。
论文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对抗;培养类教学;理论教学体系
训练类课程、教材主要是传授技术知识,为学生求职做准备,这类课程特别讲究实用,近年来的软件学院学生的培养方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培养类课程、教材是具有国际水平大学的专业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核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树立运动发展观以及获得掌握知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能及时把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既具有基础性内容,也有前沿性内容,即有经典内容也有现代内容,同时整合好所有专业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活动相结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
信息安全对抗领域涉及的内容广泛,无法由各种现有技术方法入手,分门别类地分析具体技术原理、性能和优缺点等,这也使得课程内容繁杂,不易理出脉络,也容易发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疏漏了重要的系统概念和规律。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培养类”的理论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l培养类课程的教学内容
图1为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培养类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实践体系、教学方法、科学研究、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涉及面广,该领域学生的培养,若按传统做法,即由各种现有技术方法人手,分门别类分析具体技术原理、性能和优缺点等,由此引导学生悟出深层次的“道”,达到掌握基本概念、规律,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这种传统做法,一方面会使得课程内容繁杂,不易理出脉络,另一方面也容易发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从而疏漏了重要的系统概念和规律。
信息安全与对抗是系统性问题,遵守“全量大于诸分量之和”定理。分别研究分项技术,然后简单求和,这并不能代表整体,也很难整合成整体。经过反复教学研究和实践,形成3点主要思想:
(1)概念和原理应采用“由顶层至下层”展开,然后用例子进行反馈;
(2)内容由“普适”开始逐渐往“专门”展开,以做到“普适”与“专门”相结合;
(3)作为信息领域理工科学生的信息安全与对抗专业基础课教材,要突出安全与对抗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用,并将矛盾对立统一的运动、发展、演化的原理,融入到教材的具体问题中,进行分析、综合,逐步建立信息安全与对抗领域普遍性的原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