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恶意软件及防护方法(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五)恶意共享软件(malicious shareware)
  恶意共享软件是指某些共享软件为了获取利益,采用诱骗手段、试用陷阱等方式强迫用户注册,或在软件体内捆绑各类恶意插件,未经允许即将其安装到用户机器里。使用“试用陷阱”强迫用户进行注册,否则可能会丢失个人资料等数据。软件集成的插件可能会造成用户浏览器被劫持、隐私被窃取等。例如:用户安装某款媒体播放软件后,会被强迫安装与播放功能毫不相干的软件(搜索插件、下载软件)而不给出明确提示;并且用户卸载播放器软件时不会自动卸载这些附加安装的软件。
  (六)行为记录软件(track ware)
  行为记录软件是指未经用户许可,窃取并分析用户隐私数据,记录用户电脑使用习惯、网络浏览习惯等个人行为的软件。行为记录软件危及用户隐私,可能被黑客利用来进行网络诈骗。例如,一些软件会在后台记录用户访问过的网站并加以分析,有的甚至会发送给专门的商业公司或机构,此类机构会据此窥测用户的爱好,并进行相应的广告推广或商业活动。
  (七)恶作剧程序
  恶作剧程序通常都是执行程序,本身没有过激危害,但影响正常工作的一类程序。恶作剧程序改变系统中部分文件的编码格式,运行没有任何提示,支持文件改名,支持文件合并器。恶作剧程序如果不是刻意散播,通常没有自我散播能力。例如,“涂改者234496”(Win32.Troj.Hider.i.234496)
  这是一个恶作剧程序,复制自身到系统目录,设置自身为系统隐藏文件,并通过添加到系统服务方式随系统启动。该程序会修改系统文件夹选项中的“显示隐藏文件”部分来保护自身,并且修改exe文件的关联方式。
  归纳起来,恶意软件有两大特点:一是编写病毒化。不少恶意软件为了防止被杀毒软件或恶意软件卸载工具发现,采用了病毒常用的Rootkit技术进行自我保护。Rootkit可以对自身及指定的文件进行隐藏或锁定,防止被发现和删除。更有一些恶意软件,采用“自杀式”技术攻击杀毒软件。一旦发现用户安装或运行杀毒软件,便运行恶意代码,直接造成计算机死机、蓝屏,让用户误以为是杀毒软件存在问题。二是传播病毒化。为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并减小成本,不少中小厂商直接使用病毒进行“恶意推广”。用户的计算机感染病毒后,病毒会自动在后台运行,下载并安装恶意软件。同时,恶意软件安装后也会去从互联网自动下载运行病毒。大量的恶意软件开始使用电脑病毒来隐藏自身、进行快速传播、并对抗用户的清除等,这些行为严重危害到用户的信息安全和利益。恶意软件和病毒之间的界限已变得越来越模糊。随着恶意软件不断朝着病毒的方向发展,要想彻底杀灭恶意软件就必须采用反病毒技术。
  
  二、恶意软件的技术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设计计算机的目标主要是追求信息处理功能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而对于安全问题则重视不够。计算机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接口界面,各个层次的相互转换,都存在着不少漏洞和薄弱环节。硬件设计缺乏整体安全性考虑,软件方面也更易存在隐患和潜在威胁。对计算机系统的测试,目前尚缺乏自动化检测工具和系统软件的完整检验手段,计算机系统的脆弱性,为恶意软件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全球万维网(www)使“地球一村化”,为恶意软件创造了实施的空间;新的计算机技术在电子系统中不断应用,为恶意软件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实施恶意软件入侵的技术是五花八门,用好了可以伸张正义,用歪了却成为罪恶的帮凶。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