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信息商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信息商品化过程
向深层次的发展,它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关 键 词】信息商品化/信息/交换/经济
【 正 文 】
所谓信息商品化,就是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进行各种现实的产品和
服务交换的基础上,逐渐把属于自身的、物品的和社会的各种信息也用来进行交换的过
程。
信息作为商品与物质和服务作为商品相比有其特殊性质:1.非一次性转移。物质和
服务作为商品进行交换,从本质上说都是一次性转移的。买主付了钱,就得到了物质或
服务;对卖主来讲,就一次性地把一定量和质的物质或服务付给买主。但“信息作为一
种资源……最突出的性质是它的无限性和共享性。”〔1〕因此,信息作为商品来交换时
, 卖主可以把信息卖给尽可能多的买主,而且卖主原来所拥有的信息一般并不会减少。
2.无法进行计划或调控。大家知道,国家或地区对经济生活的计划和调控都是根据对经
济发展前景的预测作为前提的,而信息作为商品从根本上说是无法预测其生产量和消费
量的,因此任何人都无法对作为商品的信息进行计划和调控。3.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作为商品的物质和服务的成本可以进行定量计算,因而价格也
很容易确定。但作为商品的信息的成本则难以估算,甚至根本无法量化,所以信息的价
格必须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由于信息这种商品与物质和服务这两种商品相比具有非常不同的性质,因而它的交
换、流通、消费就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物质和服务这两种商品所不具有的特殊影
响。
一、信息商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纵观社会发展史,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社会是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社会逐
渐过渡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只能通过集体劳动勉强维持生存,根本
不存在什么交换。后来,社会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们开始了社会分工,并有
了少量剩余物品,这就为交换提供了必要条件。然而这并不是交换的充分条件,要使交
换能够现实地进行,用来交换的物品还必须属于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物品的不同所有者,
而且这些物品还必须能满足其他人的某种需要。当社会发展到这些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都具备的时候,商品交换就水到渠成了。
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后,商品交换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商品已经成
了人们社会生活必需品的一部分。不过此时的商品,从形态看,基本只限于有形的物品
;从范围看,基本只限于像粮食、工具等维持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必需品;从来源看,
基本是家庭或作坊的劳动产品;从数量看,商品在社会物质财富中所占的比例很小。这
就是说,此时人类仍处于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社会形态,商品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仍非常有限,当然更谈不上对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方面会产生什么
影响了。
18、19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两次技术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极大
地提高了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任何生产过程都成了整个社会生产链条中的一个链节
,任何个人都以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为他人或为社会而工作。社会生产和社会职业的专业
化使得商品的范围迅速扩大,商品的数量和类型迅速增多,商品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根
本的变化。这种变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此时的交换已不仅仅限于物质产品,人们把
属于自己的体能也用来进行交换。这就意味着,不仅物质,而且能量也成了商品,劳动
力市场的迅速崛起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人类进入20世纪,尤其是二次大战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在世
界各地蓬勃兴起。正由于此,信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信息化革命的概
念以强调信息对现代社会的决定性影响。例如,奈斯比特就认为,在“信息社会中起决
定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的信息知识。”〔2 〕这样一来,信息就
理所当然地成了商品。
信息成为商品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首先,随着科
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生产越来越要依靠知识和管理,即信息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生产
要素。其次,由于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商品类型的多样化,因此相距非常遥远的人们
也能进行各种形式的商品交换,这就必然会促进通讯事业的发展。再次,随着社会生产
力的提高,人们维持正常物质生活所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相对来说越来越少,从而可以
把越来越多的时间和金钱花在精神生活上,这样就使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从事非物
质性劳动来谋生。因此,信息不仅已经成了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也成了人们日常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二、信息商品化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按大多数学者的意见,信息社会的标准主要是:1.从事信息业工作的人数超过总就
业人数的50%;2.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约占或超过50%;3.知识成为社会发展
的巨大资源。按此标准,美国进入“信息社会”的时间大约是1967年,日本大约是1977
年。〔3 〕从实际情况看,在信息社会中人们所从事的职业越来越多样化,专业化程度
也越来越高。这种趋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成了买主和卖主,每一个人
都得依靠商品交换来维持生计。这就意味着,随着信息的商品化过程整个社会必然要求
商品的交换和流通应当做到公平化、合理化、有序化和规范化,否则它就将影响到社会
成员的经济利益,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商品流通和交换的公平化、
合理化、有序化及规范化呢?不言而喻,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做到
这一点。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信息的商品化看作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巨大推
动力。
此外,信息作为商品其分配、消费和价格也必须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众所周知,在
人们生活水平还较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国家可以通过对居民的各种物质需
求进行粗略地统计,通过对社会劳动服务的报酬或劳动力总量的较有效地控制而对社会
产品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进行预测和计划,并进而把居民的经济生活控制在一定
的计划范围内。然而,当信息成为商品后,国家就无法通过各种计划形式对居民的经济
生活进行控制,因为国家实在无法确定信息这种商品的价格,更无法确定它的供应量和
流向。这样一来,国家就失去了对居民经济生活进行计划调节的最重要的基础。
事实上,计划经济之所以能够顺利地付诸实施,并在实践中还取得了很大成功,其
主要原因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商品的范围仍囿于物质和服务这两种类型,而
信息还未成为商品,或者用人为手段使之未能成为商品。换句话说,计划经济体制的运
行及其在某些方面的成功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商品只限于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代价是
信息不能作为商品,或至少不能作为重要商品在社会上流通,这当然会阻碍商品经济和
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不以
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过程。所以说,信息商品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这一趋势
正是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不断完善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三、信息商品化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4 〕很明显,人的这些需要是从物质性需要
向精神性需要逐渐过渡的。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纯粹是物质性需要,而最高层次的自我
实现需要则完全是精神性需要。不过应当指出的是,至少从统计学角度上讲,人的不同
层次需要的实现强烈地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