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培养的影响(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5

  4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培养的积极影响

  4.1网络社会使大学生的道德更容易展现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伦理道德交往模式,拓宽了大学生交往的空间,赋予人类交往以全新的内涵,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共享资源,露出本来的自我,因此网络社会使大学生的道德更容易展现。大学生的交往不再只是传统的面对面交往,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就任何内容和自己所关心的对象进行交流。网络加快了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速度,大幅度拓宽了伦理道德活动的范围。由于网络化伦理道德的交往是建立在虚拟空间上的,道德关系不仅仅是纯熟人之间的善恶评价关系,大量陌生的、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区、不同语言的人在网络中发生着直接和间接的交往关系,这是传统伦理学所无法囊括的,这有利于形成新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

  4.2网络交往拓展了伦理道德关系的空间

  网络化交往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使大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评价,拓宽了他们的社会认定范围和程度。网络化交往具有开放性、全球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它在人类进程中的价值和对伦理道德主题的塑造是前所未有的。当人们在平等、宽松的网络化环境中感知和审视异质的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通过比较和选择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时,个体高层次的自我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其潜能和价值就会得到全面的展示,面对面交往形成的心理压力随之化解。平等、和谐和自由的网络交往能使大学生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尊严,其心理、人格和意志品质将得到磨练和升华。

  5 网络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措施

  5.1以网络主体道德培育为目标的措施

  网络道德是一项不同于传统道德要求的新课题,在网络空间中,最终决定网络主体道德言行的是大学生自己的道德选择。因而,网络时代道德培育的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要求大学生接受几条道德规范,形成怎样的网络理想人格上,而是在面临复杂多变的信息环境时,尊重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辨析、判断的能力,指导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培养他们的道德主体陛。因此,网络道德培育的目标应以培养道德主体为核心。具体来说,网络主体道德培育的目标主要包括:①培养网络主体自主的选择判断能力;②培养网络主体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③培养网络主体的自律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只有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主体性,才能促使整个网络世界的健康发展。

  5.2规范网络行为,营造网络主体良好的道德成长环境

  利用技术和法律手段来规范网络行为,优化和净化网络环境,把自由市场化的网络空间现状改变为有一定秩序且能够管理、监控的网络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首先,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选择、过滤、监督,构筑网络“防火墙”。其次,加强法律控制,用法律手段震慑网络犯罪行为,鼓励规范的网络行为,净化网络环境阁。第三,在网络社会中形成扬善除恶、扶正驱邪的社会舆论氛围。正确的社会舆论有倡导、鼓励、强化网络道德行为,抵制不良现象的作用。然而,目前由于国际社会舆论对网络犯罪案件的大肆宣扬,使不少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认为网络犯罪是一种智慧、能力与胆识的体现。因此,学校应大力倡导正确的网络社会舆论,促进良好的网络文化、道德环境的形成。

  5.3正确引导网络行为和道德

  网络技术是中性的,井无好与坏之分,技术负作用的产生在于科学技术的滥用、误用,在于人类价值观念的偏颇。为抑制网络技术的负效应,必须把精神价值、伦理道德精神融入网络技术发展的全过程。只有这样,人类的活动才具有真、善、美的统一的性质。我们要把网络技术的“可行”与伦理道德规范的“应该”结合起来,即使在能力上人们能够做得到的行为在伦理道德上也有善恶之分。例如,从技术上讲人类的许多技术是“可行”的,原子能技术已经“能够”制造出摧毁整个地球的炸弹、克隆技术已经“能够”复制出与原型一模一样的个体,但人类没有这样做,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不该”。网络技术也是这样,你“能够”在网络上横冲直撞,但有些事,比如随便散发不负责的信息、随便闯入别人的电脑系统等,都属于“不应该”之列。把技术所给人类提供的行为能力控制在伦理道德规范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恰恰体现出确立网络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必要性,也符合伦理道德循序渐进的发展要求。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