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工程实用人才的培养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7-01-10

  摘要: 为满足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我校对网络工程实用人才的培养进行一系列改革。紧扣院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主旨,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研究,提出符合学校实际的培养方案。实践证明,该方案的实施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就业率。

  关键词:网络工程 教学改革 专业定位 培养方案 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体系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成为衡量 21 世纪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很快,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得国内对具有一定专业基础和良好应用技能的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1]。国家教育部于2002 年设立了目录外专业——网络工程。作为中国西部培养通信和信息专业人才的一所重点高校,西安邮电学院于 2002 年申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并于2003 年 3 月作为西部第一批申请该专业的高校获得批准开始招生,目前已有三届毕业生。由于几年前国内网络工程专业在专业定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乃至教材建设等方面均不成熟,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无从参考[2],因此,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近几年一直坚持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这也是教育部《面向 21 世纪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

  2、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实施过程

  人才培养方案是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实施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为全面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人才培养思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抓好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集约化的实践环节、规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培养“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具体实施过程采用“企业( 行业) 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分析—能力分析表制定—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设计—培养方案初稿—校企共同论证—学校审批”的路径进行。

  3、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1 目标

  网络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准确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方向传授给学生网络工程应用型各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方案从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从知识体系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西部地方高校实际的,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被动局面。

  3.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网络技术强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摒弃“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潜在地开发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偏少的问题,如何在短短的几天内训练并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方面,面向实际应用,我们设计了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项目,能够全方位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且锻炼学生将所学知识技术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教学手段,使学生随时随地得到在线辅导和训练,不只限于实践环节所规定的时间。

  3.3打通基础课程,夯实专业基础

  打通了信息类6门主干课程,本着“宽口径、重基础”的原则,打通了数字电 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分析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六门主干专业课程。同时考虑到本专业同时具有计算机和通信的特点,在学科基础课程中还增设了《离散数学》和《现代通信技术》两门相关的专业的理论课程,以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此外,在选修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到与《网络工程》专业对应的硕士点是在计算机学科,为满足部分同学考研的需要,将《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编译原理》等课程列为选修课,以方便学生应考。

  3.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专业课程虽然大多已经采用了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然而效果依旧不能令人满意。网络教学属新生、热门事物,它具有形式灵活多样、时间和地点不受任何限制等特点,因此,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内置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作业上传、教学资源、课程通知、网络答疑、网络习题库等内容,改变原有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其成为课堂教学有效的补充手段显得尤为必要,可以大大弥补课堂学时不够的缺陷,使学生能够做到随时随地学习。

  3.5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教学改革措施,对于网络工程专业尤其重要。由于我国的网络技术发展水平较国际有明显差距,要想跟上并赶超国际领先水平必须具备直接阅读英语教材和参考资料的能力。因此,双语教学就成为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跨越语言鸿沟的有力帮手。实践表明,双语教学不仅使学生原汁原味地学习到了国外优秀教材,提高了科研水平和能力,更是给他们打开了进一步深入宝藏的大门。目前,专业开设了多门双语课程,学生反映良好;下一步还将继续开设几门双语课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双语教学对于主讲教师的要求很高,双语教学一定要慎重选择,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负面影响。可以采用灵活的操作形式,比如,一开始采用英文教材、英文课件、中文为主讲授,待学生适应以后再过渡到英文讲授为主。

  3.6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实际,走工程化训练道路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之外,还将加强创新素质教育,早日接受工程化训练,从而使其毕业后能够直接胜任具体工作,彻底避免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   3.7改革考核方式

  目前,课程考试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加结课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定,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往往临考试前进行突击复习,尽管可能会过关,但没有起到课程真正的教学目的。另外,实践环节如何避免学生抄袭现象的发生,使考核能够切实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实践水平,这些都将成为考核方式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内置在线练习和测试功能,使学生将练习和测验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过程当中,这有助于学生切实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且,这些平时测验成绩也将计入课程最终考核成绩之中。

  3.8在需求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可以采用竞赛加认证的课程教学模式、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

  目前主要的竞赛有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这些竞赛题目很多都是来源于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Web编程等课程中,可以采用与竞赛相关的教材与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此类竞赛。对于网络工程专业高水平的网络工程师培训和认证也日益深入人心。比如有思科、华三、锐捷的各级各种认证, 也有国内的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和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这些考试都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强调动手能力, 重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拟选用相关的教材和实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参加此类认证考试。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实施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创新能力。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拟通过选送教师参加网络技术培训,承担学校和企业网络工程项目,以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3.9加强实验室建设

  网络实验是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一环,而实验室的建设则是网络实验教学的基础。实验室是否具有高标准,实验设备是否具有先进性、权威性、全面性将是决定能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华北电力大学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其实验特点,多方位考察社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要素,并以此作为实验室规划、实验设备选择的依据。实验室管理制度健全,全部资源能够得以充分利用。所有实验室全天免费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学生可以采用预约方式进行自拟实验或教师指定实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了动手实践和科研创新能力。

  4、结语

  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还任重道远。正所谓改革关键是思路、改革形式是规划、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改革的难点是教师。要卓有成效的培养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绝不是一纸方案可以实现的,还需要全体教师从自身改起、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社会对各种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人才培养方案不可能保持不变,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的修改和完善。鉴于目前网络工程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该文结合单位实际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该方案较好的满足了当前社会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需求,对高校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下一步将根据实施的效果进一步修改完善该方案,突出培养特色,努力建设好我校的网络工程专业。总而言之,虽然近几年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极大的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田立勤,乔安娟.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与层次化培养[J]. 农业网络信息,2007(4):116-118.

  [2]綦朝晖,吴江文.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 高教论坛,2008(4):31-3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