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改革思路
引言
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美国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应用最早的国家。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应用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推动了教育观念、体制的变革和教育的现代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已成为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此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为学生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在不同专业的应用场景的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正确认识学生原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根据不同专业的应用要求,调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结构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思路。
1教学现状及分析
1.1生源差异,水平参差不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针对大一新生开设的课程。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新生来自不同省区,由于地域经济文化水平、学生先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储备、智力水平等的差异及各中学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要求各异,新生起点不一样,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使用Win7操作系统,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娱乐和学习,接触过office办公软件但不能熟练使用。有的学生能够掌握office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也有的学生已获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证书,甚至已有一定的编程基础。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很少接触电脑,基础知识几乎为零。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
1.2教学内容基本相同
目前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设置的教学内容基本都是相同的。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学内容主要是Win7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IE和OE的使用及关于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微型计算机的组成,这些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但涉及到的操作相对简单,难以和学生的本专业知识相衔接,很难达到较高的应用水平,不能更好地应用于本专业。
1.3教材组织结构不合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很多,但存在的普遍问题:大部分书中基本操作内容的应用性价值不高。教材以内容为导向,注重操作步骤,涉及到的操作相对简单和单一,缺乏具体的实例,难以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比如在word模块,大部分教材中按步骤讲解如何设置字体、如何设置段落、如何插入图片等,知识点很零散,难以将这些知识点和实际的应用有机的融合到一起,看不到实际的效果。计算机的软、硬件发展很快,在对计算机配件和常用软件进行介绍时,部分教材的知识点相对滞后,不能及时的更新产品型号和软件的版本。部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觉得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任务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用word打字、复制、粘贴文件和文件夹。这部分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缺乏积极的主动性,不愿意动手去操作、去练习,而在项目实践中却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2改革思路及措施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知识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既要不断更新内容以适应科技的发展,又要考虑到现阶段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合理编排和组织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不同专业的学生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同,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知识差距悬殊,因此教师需要梳理出不同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不同需求与侧重点,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1]。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要求都比较高,而非计算机专业更注重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相对要求较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所区分和侧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院大一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辅助学生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比较注重基本应用。因此,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应加大应用型知识点的讲解。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应用性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适应时代要求[2]。为了进一步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互联网应用学院教师结合目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主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和配套的实训教材,此教材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生为导向,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引入大量的实例,将知识点融入实际。比如word模块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将涉及到的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任务中,任务1:写求职信,通过任务1讲解word中的基本编辑功能;任务2:制作简历表,通过任务2讲解表格的制作;任务3:简历封面制作,通过任务3引入图文混排;最后任务:综合实训,制作培训资料单页,通过最后任务完成对word模块的综合应用。学院2015级新生已开始使用,目前效果良好。
2.2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创新教学理念
由于新生在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因此,在授课初期,教师首先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布置课堂任务时,首先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将基础牢固的同学与基础薄弱的同学搭配分组。组内同学互相分工,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基础牢固的同学对基础薄弱的同学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基础薄弱的同学对基础牢固的同学起到了巩固、升华的作用,同学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达到了助人自助的效果。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讲解过程中要有所侧重。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一:组装家用办公计算机(这部分内容为组装家用办公计算机和相关知识拓展)。教师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详细深入地讲解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特点及发展趋势,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从而为本专业学生后续的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打下坚实的基础。计算机系统组成、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等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的系统和原理,并为以后学到的C语言程序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教师只需让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了解一下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特点、计算机系统组成,明白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没有必要详细介绍微型计算机的组成、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2.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更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授课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际操作。教师在授课时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办公软件的优越性能,在授课过程中以引导为主,采用案例教学,创设与应用情境相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设定情景,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进行具体的情景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3]。例如任务3:word图文混排。教师在讲解之前先让学生看一组海报,针对图片中涉及到的元素,提出问题,引入主题,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从书中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再进行简单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对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学生分配当日的课堂任务。当日的课堂任务———图文混排操作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全程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设想,勇于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任务完成后,各小组学生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教师机,并对小组共同完成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讲解。在展示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作品的交流和评价,可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学生展示和讲解后,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引申提高。在授课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大量的实例,例如任务1:word基本编辑模块。教师在讲解结束后可以设定学习情境,设定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境相类似的情境。布置任务:毕业论文的排版。教师也可以结合社会岗位需求,布置任务:期刊排版。学生作为报社编辑,需要完成这项任务,教师把文字素材发给学生,让学生制作一期期刊。通过完成这项任务,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期刊排版作品,见下图1、下图2。当然教学也不能只依赖课堂,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可以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4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结构。由于这门课程的操作性很强,传统的考试方式比较单一,考核方式死板,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注重能力培养,淡化考试要求。结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的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可以采用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过程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作品的创新展示三部分,结果考核主要是测试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对操作过程中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只有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极探索、实践,总结经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魏冬梅.非计算机专业新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J].福建电脑,2008(01)
[2]王丽芝.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5(06)
[3]黄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教育,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