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职业标准改进计算机教学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2-17

  摘要:在计算机教学中按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置换,加强和改进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将有力促进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握好引入职业标准的原则,是改进计算机教学的第一步。

  关键词:课程置换;职业标准;计算机教学

  一、课程置换可将职业标准融入到课程标准中

  所谓“课程置换”就是用职业培训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来指导学校的计算机教学,用严密的计算机考试系统来代替学校的期末考试,用权威的职业资格证书来促进学生的就业。如果将职业标准引入到课程教学中,便会形成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将特别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分析和如何达到这些标准的考核方法。只有将职业教育有关的“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职业标准”相协调,“多证书”制度才能落到实处,培养出与现场“零距离”的人才。

  例如,在当今职业院校的教学之中,计算机教学属于基本内容。计算机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却是学校教学最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处于学校教师“自己教学”“自己出题”“自己考试”“自己改卷”的状态,教师缺乏应用的压力与紧迫感,学校领导对计算机教学无从考核,无从监督,从而使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流于形式。

  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对于学生一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该生以后从事什么工作,政府单位、教师、自己做老板、给别人打工等等,都离不开计算机办公方面的知识。利用电脑实际上也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日常办公。

  从用人单位反映,相当一部分大专生、中专生,甚至本科生计算机理论水平可以,计算机应用能力却比较差,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NTPOINT)等基本应用软件操作生疏,文本设计、表格制作均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由此可见,采用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办公自动化”模块、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信息处理技术员”模块等权威性考试中的一种,对学校计算机教学进行课程置换,把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到国家级证书的水平,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结合,对于职业院校是大有好处的。

  二、引入职业标准,改进和加强教学工作

  “职业资格考试,一半考学生,一半考老师”。有了职业标准的考试,便有了改进和加强教学的突破口。

  (一)有力推动计算机教学思想的转变

  比如,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NIT),中西合璧,充分保留了计算机文化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面向行业,作出了十分有意义的改革。

  首先,她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新发展划分设置教学与考试模块,充分体现了应用性强的特点,并努力缩短更新周期,使培训与考试内容保持活力。

  其次,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教学方法和顺序,以学员为中心,面向应用,学练结合,注重技能,强调上机(占总学时70%以上);在培训后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突出个性设计作业,并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则只给予启发性的帮助。培训过程中自始至终贯彻只记成功,不计失败的原则,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积极性。

  最后组织的考试则以检查实际操作和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

  (二)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由于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考试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因此培训考试的内容需要不断地更新。这就对培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搞好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工作,培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职业资格考试培训工作的需要。在职业院校中开展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考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考试使学生通过作业设计,很快就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这样不但及时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经过由理论到实际,再由实际到理论的多次循环,达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学生在参加培训过程中,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完成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设计。这样做,既可以及时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所学内容,又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资格考试作业设计的完成,能使学生及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以提高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建构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设计实践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只注重理论讲授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才能切实使学生增强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逐步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一)课程置换的过程,必须切实加强上机实习。在计算机课程置换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应切实安排好上机实习。在课时安排上,按照职业标准的要求,保证上机实习与讲课有合适的比例。一般说来,主要课程,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机实习的课时数应在总课时中占较大比例。每位主讲教师应直接参与上机指导,以便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对上机实习要作出明确安排,每次上机前都应有预习和准备,对实习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与要求等,由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实习后,则由学员写出上机实验报告。这样做,既可以避免上机实习的盲目性,又可大大提高机器的利用率,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二)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路子,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得如何,特别是综合能力如何,除笔试、口试、上机考核外,最好能再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进行考查和评价。强化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是搞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应有之义。教师应帮助、指导学生根据工作实际进行选题,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结合有关单位的课题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就更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更有利于促进高职教育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当然,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计算机教师队伍,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关键。

  (三)职业资格证书将帮助学生升学和就业。拥有职业资格证书是中职对口升学的前提条件。NIT自学考试免考范围进一步扩大。专升本也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准入制度。有了国家级的权威证书,将有利于学生就业。

  四、引入职业标准,应把握的原则

  IT领域是知识与人才更新最快、增值潜力最大的地方。对于想在IT领域生存发展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最新的知识、掌握最新的技术。把握好引入职业标准的原则,是改进计算机教学的第一步。而面对成百上千种的IT认证考试,应把握如下原则。

  (一)认准品牌.在过去的10年里,一些IT培训机构通过IT的厂商认证教育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积累。随着IT厂商的认证培训的不断低落,使得这些培训机构进入了从“第三方代理”到创立“自我品牌”的发展阶段。根据经济学“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分析,在如此众多的IT认证证书中,约20%的较为正规的培训证书占有80%的市场份额,它们是市场的主流,颁发这些证书的机构有的开始独立做独立培训认证,或者是通过相对长时间的教育,颁发自己的毕业证书。因此,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培训质量的首要根本保证。

  (二)落到实处.IT培训是重视培养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技能教育,培训的需求者希望的是把培训“落到实处”。目前流行的各种计算机认证往往不是面向学生的实际能力,而是更多的面向一个证书,一块敲门砖。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导致了证书含金量的下降、人才质量的下滑。长远的来看,即使拿到了证书,如果学员不具备真正的能力,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能获得最终收益。

  (三)与社会需求结合.只有把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的IT培训才是真正的IT职业化教育。IT培训从培训内容到培训方法和培训技术,都应该反映当前社会上的主流IT技术水平,特别是要注意必须建立以职业活动和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要从技术功能型的培训,转向以任务型和应用型为目标的培训,使受训人员获得能力型的训练和提升,满足社会对人员切实能干和长期从业发展的需要

  总之,以职业标准引导计算机课程教学,开启了就业之门,“一技之长在身,工作岗位到手”,“出口旺”必将带动“入口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项目手册[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王梦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发展模式探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

  [3]李兆君.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5).

  [4]王春玲.信息化教育环境下教学技能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8,(6).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