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决职专英语教学困境的对策探究
1、采用上大课、分层次教学,保证各层次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我国采用班级授课制度开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1902年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表明了班级授课制度的普及。但是班级授课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因为要面向较多学生,教师很难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当一个班的学生成绩悬殊太大,且不呈正态分布时,班级授课将更难有效地进行,因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都觉得无所适从。鉴于此,笔者建议将各年段学生按成绩分班,打破专业和小班的区别,采用“大课”的形式上英语课。比如将学生按成绩分数段,分成3至4个大班,各班人数可以适当调匀。这样,教师对所教的学生就有了充分的了解,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可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于自己起点的教学,使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实行学分制,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指导思想
学分制,就是以学生选课为基础,以绩点学分计算学习的量和质,以此作为学生学习、毕业的标准,并辅之以教师指导制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管理制度。职业中专学校实行学分制,使学生摆脱了学年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课程的栓桔,使学习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条件和发展的需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优势,化解难题。由于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若硬性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某一规定时间内达到要求,可能很多学生都无法完成。对那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选时间和选择学习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学习,只要达到规定的学分,就准予学生毕业,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服务。
3、编写校本课程,使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灵活选用适合自己的教材
1999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决定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并确定学校拥有10一20%的课程决策权,标志着我国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的正式启动。新的课程开发体系给原本集中、僵化的课程开发体系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确定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所做的不再仅仅是执行他人的目标和计划,而是有了自己的发言权、选择权,教师能为自己的目标而教,这种参与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释放了他们的创造力,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尤其是职业学校,由于各校专业基本上都不相同,学生英语基础又各有千秋,要求所有职业学校的学生全部都使用同一的教材,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教育原则。于是各校根据校情,编写、开发校本课程的呼声日益高涨。因为校本课程符合校情、学情,贴近学生专业,学生对此均表示欢迎,从授课效果来看,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4.促进英语和专业课的紧密结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现在职业中专学校的英语教师基本上都是原来从事“普教”的教师,对现在职业学校学生的英语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授课手段和方法,没有把英语知识融人到学生的专业中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就觉得学习英语没有用处。所以,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不但要在英语方面精益求精,而且也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基本的专业特点,尤其是与专业相关的英语术语、词汇及常用的英语对话等英语知识。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在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经常安排一些与国外相关公司或合资企业的参观、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到实用的英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极大提高,成绩自然会迅速提升。
5、建立科学的学生成绩评价体系
评价是英语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评价,学校可以了解课程执行情况,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取反馈信息并对教学和学习进行适当的调整。评价首先要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针对目前职专学生的特殊情况,评价目标应体现出多层次与多元化,不应该只采用一锤定音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终结性评价标准。评价应关注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自信心,使学生常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的最佳方法就是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在一点一滴的进步中体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所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过程,又关注结果,学生学习才会有动力。
职专英语教学现在确实面临着很多困难,既有社会的深层因素的影响,也有学生、教师、学校等诸多的原因。在此仅提出本人的一些想法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以期寻求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将职专英语教学保质保量、扎实有效地进行下去,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