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新课改 历史教学 有效性
论文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进,为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历史教师要应对这种机遇和挑战,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本人在历史教学中就提高教学实效性进行了分析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使学生保持历史学习的热情,仅仅依靠一份自信心和一时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在教学中,从学生心灵的深处驱动他们求知的欲望,使学生对历史有强烈的探究心理,从而保持学生对历史学习高涨的热情。因此,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尝试以下几点:
一、课前导入要精彩
一堂课的开始是激发学生探究心理,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教师的课前导入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可以根据课的类型和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导入形式。例如:“九一八事变”内容中教师可以先放歌曲《松花江上》,营造出悲凉的气氛,然后,教师因势利导设问“东北人民为什么会失去土地、背井离乡?”那么,学生就会带着这个问题自然地进入课堂去寻找答案。
二、进行启发性设问
课堂设问要有启发性,成功的课前导入能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使其产生求知的欲望。如果接下来利用历史学科知识联系紧密的特点,教师能够适时地,有层次地设问,就能使学生的兴奋情绪持续下去,学生仍然保持探究的状态。这时就要求教师的提问,需要有思考性的回答,所以问题的选择方面最好不要问“是什么”而应该多问“为什么”、“怎样……”、“我们如何知道……”、“这说明……”、“如果是你,该如何做……”等这一类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之上,教师往往以独裁者的身份出现,教师的每句话都是金口玉言,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些结论的内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变得懒惰了,创新意识彻底地被扼杀了。在职业学校,这种陈旧的,完全为了应付高考的教学模式是绝对要不得的。在职业学校,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太差,最怕上课教师提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将发问者和回答问题的人位置交换一下。鼓励学生多向老师提问。这样,有益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益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益于发现教师知识的不完善之处,达到教学相长。记得有一次,我在一节课上讲到,布鲁诺认为:宇宙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无限的。有的学生就问: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能理解,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在时间上为什么会无限?当时,我没能解答出这个问题。后来查看了资料才知道答案。通过再学习的过程,我弥补了知识的漏洞,学生也解决了心中的疑团。
四、通过历史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应善于引用历史诗篇来突出历史人物的高尚气节,引起学生的共鸣,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如:身陷囹圄仍然能够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豪言的文天祥;林则徐面对民族危难能够“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些充满豪情的诗篇佳句,饱含着对国家的热爱之情和高尚的人生追求,时刻影响着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的形成。其次,教师应该尽力创造条件,使历史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得淋漓尽致,达到真正感染学生的目的。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为追求真理忘我的工作,为民主和自由不懈的斗争,为民族与国家献出了生命。教师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把这些鲜活的人物和事迹带到课堂上去触动学生的心弦。有高尚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和十足的学习动力,才能使学生永葆学习热情。所以,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导之以行。最后,坎坷的民族命运激发学生奋发的精神。翻开中国近代史,字里行间只见“屈辱”两个字,沉重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教师应该运用中国近代史中一次次的外国侵略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告诫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每位同学应该背负起历史的使命感,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民族崛起,国家强大为己任,以此激励同学们。
五、课后留话题使学生继续探究
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脑海中的问题似乎都找到了应有的答案。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探究心理的中断和学习历史热情的消失。要使学生对历史的学习热情维持下去,就应该使探究问题的意识不断强化。教师不妨尝试每节课后设置一个小小的话题,留给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比如:1.末代皇帝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后,下场如何?2.你认为洋务运动对我们今天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总之,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抱着积极的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历史课在职业学校仍然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永远地滋养每位同学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周琪.历史教学方法论[M].杭州: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梁小贺,梁琼珍.历史新课程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12).
[3]周庆平,乔雪芬,杨云飞.谈新课程标准下职业高中课程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