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论文关键词:历史 教学策略 新课改

  论文摘要:本文从历史教学实际出发,提出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更好的去设计教学,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通过进行有益的讨论等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设计多样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由以前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
  
  一、设计好教学,用好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了解学生的现有的知识储备,以便更好的去设计教学,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例如:我在教授宋元文化时,我首先和同年级的语文和音乐老师交流,了解到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上曾欣赏过王菲演唱的苏东坡的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游泳》、以及京剧的《脸谱》,于是根据我掌握的信息,我安排学生课下收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的诗歌,并学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和京剧《脸谱》,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为自己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素材。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的到了巨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了以往课堂那种死气沉沉的氛围。老师的教学变得轻松,当然这是建立在课前充分了解学情和充分准备的前提之下的。此外,课前的自由阅读卡和课后的材料阅读也是教材的有益补充,教师在用教材时也要加以充分利用,这也是新教材在编排时的一个特色。
  
  二、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有益的讨论也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首先,讨论式学习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讨论式学习对于学生在学习中活跃思维、深化认识、发展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一般是在教学难点、疑点处设计讨论,给学生三至五分钟交流时间,然后再让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再加以点评。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是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比较散漫,不得要领。往往给人的感觉是流于形式。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感受到在讨论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梯度,有思考性的问题。讨论题要具有启发性,能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其思维有一定的自由度。问题一般涉及三类:一为史实性问题,学生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二为解释性问题,根据教材可以基本解释清楚。三为评价性问题,学生要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通过研读补充材料,经过思考得出结论(每一学生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一类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如何评价洋务运动”、“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等。
  其次,讨论题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水平等,要选择那些难度适宜,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的问题。不同年级的讨论题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针对初中学生年纪小,知识、能力水平有限,一般不宜开展较大规模的课堂讨论,可以利用每课的思考题进行讨论。例如,初中第三册第3课教学中可以就“闭关政策对清政府有什么影响”展开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从清政府推行这一政策的主观目的和产生的客观效果进行分析,这不仅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这一政策的实质,而且引导学生对开放政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提高,查阅资料、撰写讨论提纲、语言表达等方面均达到一定水平,因此,讨论题必须有一定的难度。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法兰西第一帝国”时,可以围绕拿破仑上台的偶然性、必然性,拿破仑战争的性质及对拿破仑本人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可在学习课本知识基础上,研读历史材料、图片,观看计算机多媒体软件提供的活动地图,形成对法国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对拿破仑个人的整体印象,继而进行讨论。学生们通过讨论不仅提出有理有据的观点,而且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方法。在遵循量力性原则基础上的讨论,会使学生参与的面广,同时又易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如:在教授《中美关系正常化》时,针对“小球推动大球”这一问题,我设计了如下讨论:如什么是小球?什么是大球?小球推动大球是什么含义?这一事件在中美的关系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这样有浅入深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在设计讨论时还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在三次工业革命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科技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汽车的发明既便利了人类的交通,同时又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可以联系新闻中的热点节能减排问题。克隆技术的发明一方面可以研制新药,另一方面利用克隆技术犯罪。核能一方面可以解决能源短缺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通过这样的讨论培养了学生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联系现实,培养了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多种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例如在“宋元文化”教学中,我首先请一位男生吟诵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让学生去感悟他豪迈的词风,同时问有没有同学会唱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然后让会唱的同学给大家表演,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接着我又请一位女同学吟诵李清照的《声声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将李清照哀婉的词风呼之欲出。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摆脱了以往教授文化课那种呆板的方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真正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
  在历史课中编排历史剧,再现历史场景,让学生去感悟。例如: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为抗日战争最后取得胜利起了关键作用。为了让学生明确西安事变发生时各派的态度,为什么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为此课下编排了符合历史情境的历史剧,让学生对这一难点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历史课由于容量大,通过常规的教学往往不能充分的展开,所以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是新课改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各种现代化科技成果被动用于教学中,既推动教学手段的更新,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投影、录有、录像、微机的演示,扩大和改变视觉和听觉途径,提高视听效果。再现场景与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情感的熏染中,在情境的氛围中,感知历史,陶冶性情,激发情趣,活跃思维。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的印象,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解决时间紧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使用视频、丰富多彩的画面去调动学习主动性,并且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当然,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等待我们老师去探索、发现,只要我们勇于实践,就一定能将历史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张静,李晓风,姚岗等.历史学习方略[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朱汉国,王斯德.初中历史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