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 人文精神 教育

  【论文摘要】人文精神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中人文学科之一的历史学科,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的角度入手对人文精神的内涵,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进行分析,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当今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社会,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不竭动力。”这种人不仅应具有科学精神、文化素养、而且应包含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先进的科技就会受欺 ,没有民族的人文精神就会虚无。中华民族是人类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我们的祖先以其勤劳勇敢和顽强精神,以其聪明智慧和不懈奋斗的精神创造了光辉灿烂中华文明。这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是我们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取之不竭的源泉。但是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人文精神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比较薄弱。加强对中学生的人文教育尤其重要。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二字,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在中国,“人文”一次最早出现于《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人文在《易经》中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中国古代的人文,是指礼教文化,一方面强调内心修养,使人成为有德行有善心的人。另一方面强调掌握礼乐仪文、琴棋书画等文化艺术形式或技能。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认为“人文”指的是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行、理解力和批判力等理想的人性;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出现了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思考。
  现代学术界把人文精神定义为依靠社会学科的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内心反省,感悟而形成的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自由、批判及超越精神。和对人生的的意义与价值的批判和思考。它是以对人生的价值的终极关怀和现实关切相结合为原则,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方式,它对人的生存发展起着定向或定位的作用。作为人文科学的历史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是通过授予受教育者的历史知识,使其在认识自我世界,认识和适应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和人文精神等方面得到发展,通过历史熏陶的与涵化,提高其自身修养与素质。学会做人。
  
  二、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历史乃人文之本,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历史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稳定的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素养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从人的角度重塑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历史学是对人类既往生活的记载、认识,历史学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例如从“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到“精忠报国”的岳飞,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等历史人物所表现的都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正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历史教学中,我们提倡人文精神,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了为祖国勤奋学习的目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