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国内辽夏金史研究综述(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头下军州户口、部族户口、属国户口以及僧寺户口,而政府经常有效掌握和控制的户口仅限于州县赋役户口和宫卫军户;由于州县赋役以户丁为征收对象,故文献所载仅限于户丁资料。杜建录《论西夏的人口》(《宁夏大学学报》第1期)从西夏丁壮数、宋人关于西夏人口的估计及部分州的户口数,推测西夏人口在30万帐(户)以上、160万口左右,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42人,高于唐代的陇右道。

                三 社会  文化 

  1、社会。伊葆力《女真原始社会形态的思考与再认识》(《大连大学学报》第3期)认为女真族在其原始社会阶段中,纯粹的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形态是不存在的,而是处于一种父权和母权依赖共存的“混合”状态中。邵方《西夏婚姻制度的特征—兼论女性在西夏婚姻中的地位》(《宁夏社会科学》第5期)指出西夏党项社会婚姻中具有的姑舅表婚盛行、对非婚性行为和非婚生子女相对宽容、妻妾、嫡庶之别较小、女嫁不从夫姓等特征,反映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葛华廷《羊与辽代契丹人的葬俗》(《北方文物》第3期)指出,契丹罪人“稿素自缚,牵羊望拜”是与丧葬有关的习俗,契丹人丧葬刑羊之俗是对乌桓族礼俗的继承。汤开建《西夏“秃发”考》(《西北民族研究》第2期)认为元昊颁布秃发令是为了恢复鲜卑习俗,使境内各族认同鲜卑党项,为重建党项—鲜卑系统新王朝作准备。此外有黄莉《辽代婚姻综述》(《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第3期),吕维新《金朝的茶俗和茶禁》(《茶叶通讯》第3期)、周 峰《金人绰号琐谈》(《北方文物》第4期)等。
  2、文化与交流。宋德金《双陆与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历史研究》第2期)讨论了双陆博戏在我国古代的流行过程,指出它从古印度传入,始行于曹魏,盛行于隋唐,至南宋稍显衰落,然而在辽金元的契丹、女真、蒙古人及汉人中却得到广泛的传播,这个事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北方民族对中原文化的传承,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见证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张国庆《生态环境对辽代契丹习俗文化的影响》(《文史哲》第5期)指出,辽代东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对契丹人的生活与习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如草原环境孕育了契丹人与畜牧相关的习俗文化,山林水畔孕育了与渔猎相关的习俗文化,而受辽代东北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多雪的气候条件的影响,契丹人的习俗文化更具地域特征。王文东《试论金代女真人对儒家伦理的吸收》(《满族研究》第1期)指出,女真族是善于变革并善于创新的民族,他们对生活方式、政治制度的积极变革,不仅为他们吸收儒家伦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女真文化儒化的社会历史进程。于学斌、孙雪坤《金代孔庙的发展、成因及作用》(《北方论丛》第4期)指出,金代孔庙作为儒学的宣传阵地,大致经历了由破坏到恢复到发展到繁荣的历程。孙丽军《金代的图书事业》(《图书馆建设》第1期)一文主要叙述了金代的图书事业、刻书业、图书的形态和流通等。此外有李品清《白狼水东辽代及契丹族文化再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第4期),哈占元《辽代文化遗存三题》(《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第1期),陈广恩《西夏医药学成就初探》(《宁夏社会科学》第6期),苏冠文《西夏化学成就述论》(《宁夏社会科学》第2期)等。李范文《20世纪中国西夏学的回顾与展望》、李胜刚《百年西夏学国内外著作概述》、胡玉冰《汉文西夏文献述要》(皆刊于《宁夏大学学报》第1期)是对学术史、文献学的总结与综述。
  3、文学与艺术。聂鸿音《西夏文<五更转>残叶考》(《宁夏社会科学》第5期)考证这种西夏民间俗曲可溯源至敦煌的几种汉文写本,显示西夏民间文学与唐五代敦煌文学存在传承关系。刘扬忠《金代山西词人群》(《晋阳学刊》第4期)指出,山西词人群崛起于金代词坛,取得了超越其他地域群体的创作成就,是一个主导金词后期发展方向的文学流派,其群体的声威和流派的影响及于元代。胡传志《论金代文人的涉宋创作》(《社会科学战线》第2期)指出,金代文人的涉宋创作包括官方文书、文人杂著、诗词创作三类,各具特色,数量不多,却弥足珍贵。从中可以看出金代文人对南宋的不同态度,恰好与南宋文人对金的态度形成对照,有利于我们全面地思考宋金之间的有关问题。涉宋创作的风格受宋金对立的影响,而独具特色,即随着作者对宋态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晏选军《苏、黄之风与金代文学》(《学术研究》第6期)指出,金代文学深受苏轼、黄庭坚的影响,但由此也产生了崇尚尖新、斗巧尚险的弊端。有鉴于此,金代中后期文人开始对苏、黄之风进行理性反思与实践探索,主张度越宋诗取法唐人,实发元代文坛“宗唐复古”先声.王禹浪《金代戏剧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第6期)一文从金代戏剧的社会基础、剧作家与作品两方面对金代戏剧进行了研究,指出金代在戏剧发展上开拓了北杂剧的先河。李正民《金代山西文学论略》(《山西师大学报》第4期)指出,金代山西文学是山西诗歌史上最辉煌的一页。《中州集》所收诗人中,山西诗人占三分之二。活跃在汾河流域的“河汾诸老”,对元诗有重要影响。金代山西作家的词、赋、散文、小说等,也有很高成就。山西文学家对于形成独具特色的金代文派,作出了巨大贡献。徐翠先《金代全真诗简论》(《晋阳学刊》第3期)指出金代全真道的创立者王重阳及其弟子“北七真”,都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能文之士,他们运用诗歌形式表现宗教生活,抒发宗教感情,描述内丹修炼的过程和感受,把宗教体验与审美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独具艺术风貌的诗歌流派。田同旭《论元杂剧四大活动中心的形成与金元汉人世侯之关系》(《南京师大文学院学报》第3期)认为汉人世侯对元杂剧的兴盛发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陈雷《试论金代铜坐龙的雕塑造型及饰纹特色》(《中华文化论坛》第1期)从铜坐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造型特点及饰纹在铜坐龙雕塑中的作用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此外有李献芳《元好问的文艺思想与金元之交的文坛》(《中国文学研究》第3期)、徐子方《金元文学与文人境遇》(《民族文学研究》第1期)、李雅君《山西金代陶瓷艺术》(《文物世界》第3期)、沈军山、李海风《辽音乐之散乐考略》(《文物春秋》第6期),田林、林秀珍《河北辽代古塔建筑艺术初探》(《文物春秋》第6期),许晓东《辽代的琥珀工艺》(《北方文物》第4期)、《辽代玉盒佩之我见》(《故宫博物院院刊》第4期),廖奔《宋辽金大曲图考》(《中国历史文物》第3期),黄雪寅《契丹族金银器的动物纹饰》(《北方文物》第3期),王艳云《西夏壁画中的药师经变与药师佛形象》(《宁夏大学学报》第1期)、《河西石窟西夏壁画中的弥勒经变》(《宁夏大学学报》第4期)、《试探西夏木制家具》(《宁夏社会科学》第3期)等。
  4、科举、宗教及其他。金代女真科举考试是专为女真族人设置的一种入仕考试。李文泽《金代女真族科举考试制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第3期)一文对此进行了研究。指出这种制度始于金世宗大定十三年,在世宗、章宗两代趋于极盛。它具有完整的应试、选拔、录用制度,为金遴选了大量治国人才,对元、清两代的蒙、满少数民族科举考试产生过较大影响,在中国古代民族教育、科举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孙伯君《元明戏曲中的女真语》(《民族语文》第3期)一文,参照有关史籍的解释和对音研究,确定元明戏曲中的一些词来自女真语。宗教方面文章有高良荃《金元时期全真教的基本思想及理论建树》(《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第1期)、韩小忙《略论西夏的原始宗教》(《宁夏大学学报》第1期)等。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