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论文关键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审视

  [论文摘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缩影,它吸引了全世界人们对中国的关注,也很好地对中国千年的文化进行了总结,并向全世界传播着中国文化的精神。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审视与评判。

    奥运会既是各国运动员实现光荣和梦想的舞台,也是不同文化百花齐放、和谐共荣的契机,而奥运会开幕式更是传播举办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国际奥委会委员何振梁先生认为“开幕式是对奥运会的集中考验,也越来越成为东道主展示本国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平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为《灿烂文明》,下篇为《辉煌时代》,有《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等章节。开幕式表演以灵活多变的手法,运用具体的艺术表演将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杂揉在一起,成功地打造了一台色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展示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集中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乐舞中国,太极八卦”

  彰显东方的文化特质与文化豁达    思想家钱穆先生把“天人合一”看做“中国文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中国很早就在探讨人和天的问题,并追求能使天、地、人融合在一起的境界。“天人合一”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又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同时还是人本身的和谐统一。可以说,“天人合一”的观念突出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有很多体现“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中国元素。乐舞作为奥运会的前奏和序幕,成为奥运会开幕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文化中,对于“乐”曾给予人和社会的影响与作用,在班固编纂的《白虎通德论》卷二《礼乐篇》所引的孔子的一段话,作了以下的论述,子曰:“乐在宗庙之中,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所以崇和顺,比物饰节。节文奏合以成文,所以和合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王立乐之意也。”在这一段文字中突出了一个“和”字,“乐”的存在是用来促进整个社会关系和谐统一的。中国文化中的“和”字同奥林匹克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奥林匹克不仅是为了让人类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时获得自我肯定的勇气,更是为了引领全人类追逐全世界的和谐与和平。

    “舞”是“乐”的一部分,舞乐在不同的时代,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暖叹之,暖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序》)在原始社会,巫师是通过祭祀仪式中的乐舞,来实现个体神性的升华,在神秘的鼓点和舞蹈中完成与意识形态中神灵的交流与沟通。延续原始祭祀仪式中的歌舞,神秘而庄严的味道慢慢转化,由神坛逐渐走向人间,或欢快、或沉郁、或凝重、或激昂,成为不同社会阶层精神的传达。在歌舞的极盛时期唐代更是如此,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无不喜欢歌舞,唐玄宗就是一位精通音律的皇帝,他的贵妃杨玉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舞蹈家。在唐代还有一些大型的乐舞活动,舞者可多达数千人,“公元713年,宫廷组织了几千女子的《踏歌》队伍,除上千宫女外,又从长安(今西安)、万年(今临撞)两地选出千余妇女,衣罗衣锦绣,饰金银珠翠,在灯轮灯树下,《踏歌》三日三夜。”常非月((咏谈容娘》“马围行处匝,人压看场园”写出了街头表演吸引游人的盛况,可见歌舞是一种雅俗共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乐舞发展至今,依然是人们精神生活中活跃精彩的部分,它不仅是为自己载歌载舞,更是为了同他人分享。开幕式中活字印刷表演以“和”为贵,活字印刷字盘变换出不同字体的“和”字,既表现出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传达出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也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营造出孔子三千弟子高诵“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场景,传达出儒家文化蕴涵的仁爱精神。《礼乐》这一章节中所体现的礼让,是一种高度自律的文明。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尊奉的是“正人”必先“正己”的做人原则,他还教导弟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整天关心的是个人的穷达而非天下安危,那么这个人就是“喻于利”的小人而非“喻于义”的君子。因此,“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修己安人,天下为公”成为东方人为人处事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