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各种政策为动漫从生产到发行渠道上提供了相对充分的政策支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中,国产动漫振兴工程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而其建设重点在于建设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和教学研究基地,建立动漫技术设备和公共技术平台支撑服务体系共享机制,增强国产动漫的原创制作能力和衍生产品开发能力,培育一批充满活力、专业性强的中小型动漫企业和具有中国风格、国际动漫影响的动漫品牌。但是具体到如何在品牌的培育中结合中国风格和传统文化的精粹却语焉不详。尤其是在制约国产动漫内容生产的瓶颈问题中,如何在动漫创作中融合民族文化资源,赋予原创动漫以民族品性的问题却未能得以推进。2009年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纲要》将动漫产业列为重点发展产业,但传统文化在动漫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仍未能给予充分的重视。
正如美国发展伦理学者丹尼斯古莱特指出的,发展的目标应当包括:建立适应本地资源的文化设施和表达方式,本地区的完整性以及符合当地习惯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语境中以美国和日本文化殖民大行其道之时,国家对动漫产业的重视是顺应形势的明智之举。只是以儿童群体为主体受众的国产动漫,在其产业化建设中更应该注重民族文化的承载,形成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发扬自我意识,将民族文化的内在逻辑、民族文化内容以及各种富有中国元素的形式在动漫产业中予以贯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将民族文化的精髓传递给年轻的一代,使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四、传统文化开掘的力度和广度:以功夫和孙悟空为例
从迪斯尼的《花木兰》到梦工厂的《功夫熊猫》,还有日本动漫界大量以中国《西游记》等文学经典和传统文化等为素材的作品,中国文化、中国元素已经成为近年来影视等文化产业挖掘和运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但是,面对这些包蕴着诸多中国文化元素的境外文化产品,我们的情感是极为复杂的。当这些文化素材为境外人士熟稔的运用、成功开发并返回到中国,进而侵占市场、冲击本土原创的时候,各种声音就喷涌而出。各种议案、倡议伴随着抗争与愤懑,将矛头直指这些擅用中国文化的外来者。在欣赏沉醉于这些文化大餐的同时,却在情感和理智上陷入矛盾,进而形成对本土原创作品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慨。
纵观国产动漫的发展,其对传统民族文化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呢?较之于纷繁复杂、多元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国产动漫在传统文化开发的广度上做得还很不够。从20世纪初期电影的发展到当下动漫产业的红火,功夫是较早被运用且挖掘较为充分的中国传统元素。以香港的功夫片为代表的功夫电影给世界电影呈现了源自东方的电影类型、风格、技巧、叙事,并成为体现东方文明精华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桥梁。而近年来涌现的不少优秀动漫作品都围绕着武侠和功夫做文章。如被誉为首部进入欧美主流媒体的中国动画《中华小子》,就是以中华武术和传统文化为背景,展现中国故事、中国形象、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的。而在国内800多家城市电视台热播的《虹猫蓝兔七侠传》也是武侠类动画片。武侠元素的威力可见一斑,不过在这些影视作品成绩的背后,我们不禁要质疑,面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难道我们可以依靠的仅仅是武术、功夫吗?
国产动漫集中于功夫元素的开发,折射出我们对传统文化开发中的广度不够,那么在开发的深度上,情况又如何呢?从许多调查数据来看,在众多动漫形象中,孙悟空是仅有的为国人所认可且足以与境外动漫形象抗衡的形象。为什么孙悟空这一形象能够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呢?这里就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开发的深度问题。孙悟空是国产动漫中多层次开发的一个形象,从历史来说,从万籁鸣等最早的动画创作《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西游记》动画剧以及众多围绕《西游记》内容截取的作品从多角度呈现了孙悟空的形象,正是通过这些丰富的艺术作品积淀了孙悟空这一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动画形象,成为原创国产动漫品牌的独苗。孙悟空形象开发的相对成功,为我们思考动漫对传统文化开发的深度以及国产动漫品牌的培育提供了一种思路。
对于国产动漫发展来说,在本土站稳脚跟,扩大市场占有并积极向外拓展还需要经历漫长的磨砺,而在这一过程中,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体认,对传统文化的开发和转化,对民族品性的培育和追求,应该成为国产动漫发展的关键。换言之,国产动漫需要在发展中明确自己的风格,寻找足以与欧美、日韩等动漫电影相抗衡的生长点,撬动中国原创动漫发展的“阿基米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