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统主义与现代化——透视艾森斯塔德的东亚发展观(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7
,并在很大程度上为这种传统所影响”[18]。艾森斯塔德认为中国台湾、日本和泰国现代化的成功,是在新传统主义框架下的成功,但受益于它们所处的国际关系中的边缘地位,减弱了国内外对它们的期望或政治经济方面的压力。国民党新传统主义现代化在大陆的失败与这种压力的强弱有关。新中国的现代化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艾森斯塔德还是建议要加强社会的凝聚力和现代制度建设(包括各种中介制度和组织),以整合和化解在现代化过程里产生的新的“动机”或取向(必须有吸纳和释放机制)。鉴于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互不信任”,只有加强“信任建设”(也可以看作一种隐性制度建设)和“制度建设”(显性或刚性的制度建设),“信任危机”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化解。艾森斯塔德的传统与现代性相容,并能为现代性所合并和控制的观点,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深度推进富有启发,现代化建设要摈弃简单地否认历史与传统的历史虚无主义的观点。现代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连续性过程。
注释:
[1]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87——1088页。
[2]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88——1089页。
[3]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89页。
[4]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0页。
[5]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1——1093页。
[6] (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7页。
[7] (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8页。
[8]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8——1099页。
[9]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9——1100页。
[10]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3、1094、1095页。
[11]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6页。
[12]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6页。
[13]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4——1105页。
[14]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6——1107页。
[15]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7、1108页。
[16] (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8页。
[17]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9页。
[18] (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5页。
注释:
[1]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87——1088页。
[2]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88——1089页。
[3]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89页。
[4]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0页。
[5]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1——1093页。
[6] (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7页。
[7] (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8页。
[8]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8——1099页。
[9]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9——1100页。
[10]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3、1094、1095页。
[11]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6页。
[12]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096页。
[13]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4——1105页。
[14]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6——1107页。
[15]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7、1108页。
[16] (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8页。
[17] 参考(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9页。
[18] (以) S.艾森斯塔德:《传统、变革与现代化——对中国经验的反思》(1968),见谢立中、孙立平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现代化理论文选》,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