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掘传承优秀的江西民俗文化,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9

  三、挖掘优秀民俗文化精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资源保障

  民俗文化具有强烈的生活属性,民俗文化在各种文化中是属于基础性的文化,最底层的文化。20世纪末盛行各国的“文化热”,很大程度是文化寻根,这里的文化之“根”便是民族的民俗文化。一个民族的文化包含两类内容:一是处于统治阶级的文化,上层的、知识阶级的文化;一是处于底层的、平民的、大众的文化。下层的民众文化由民间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传统道德观念等等组成,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下来的,不是可以随意改变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在性。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牢固的文化,其牢固性表现在民俗文化水乳交融于每个民族个人的内心深处。人都有其族群属性,而族群属性是来源于其共同的祖先、历史和文化渊源,从而族群成员共同形成凝聚力强的群体。民俗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现象,是由族群成员共同认可的心愿凝聚而成的,群体心愿的一致,形成了民俗特有的凝聚力,这凝聚力使民俗具有向心功能。民俗流传越深广,群体凝聚组合力就越强,民俗向心力也越大。
  这种向心力就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乡情、乡音、乡土观念。“爱乡敬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纽带和支柱。比如,广大海外华人,特别是东南亚海外华人都尊崇妈祖,妈祖庙除在闽粤地区广见外,在东南亚各地也是常见的。他们敬奉妈祖,其实也是“敬土怀乡”、“祈保平安”观念的体现。在赣文化中,麻姑庙则是人们敬奉的神祉,这也反映了赣地山川密布,麻姑神是人们祈望避野兽、瘴痢的愿望的保护神。发祥于江西南城麻姑山的麻姑信仰与崇拜,有向全国流播之势,在道教信仰中占有一席之地。
  再有如赣文化当中有着最积极意义的儒家文化,对江西人精神世界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而两宋创立理学的代表者朱熹、陆九渊都是江西人。由于江西受儒学、道家张天师、理学的影响更直接、更深远,使得江西人具有独特的人文精神:
  1.文节高昂的爱国情操。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影响,几千年来,江西的爱国主义志士层出不穷,徐孺子、陶渊明、胡铨、洪皓、江万里、文天祥、谢枋得、魏禧、朱耷、黄爵滋、李烈钧、刘和珍、方志敏、姚名达,这一系列的历史人物,以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感染、激励着后人。
  2.尊师重教、喜文好学。六朝以来,江西就有倡学敬教的风气。此后数千年,办学之风愈盛,蔚然成为赣文化的一大景观。据统计,宋、明两代,江西书院就有528所,著名书院数十余家。江西历来出人才,两宋、明朝是江西人才出现的鼎盛时期。历史上甚至有“朝臣半江西”之说。直到今天,临川、吉安仍是著名的才子之乡,每年培养出大量的优秀人才。
  3.敦厚质朴、崇实达理,是江西人普遍的性格特征,埋头苦干,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不尚空谈,已成为江西人的基本民俗。陶渊明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王安石性情耿直、居官清廉正直、为扭转国家积贫积弱而锐意执行的改革;汤显祖执守人生高义、高举理想的人性追求的大旗;陈炽、文廷式为近代中国的没落而疾呼变法图强,这些先贤的事迹都已经深深影响着江西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必将为江西人提供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精神源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新”字并非是异于所有过去之新,而是在继承优秀、健康、有生命力的民俗文化基础上,所焕发出来的全新的内涵。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集千百年农村形态的最高理想、反映农村形态的最美好愿望,它应该是几千年农村文明、民俗文化优秀成果基础上开出的绚丽之花。

  四、发挥优秀民俗文化中消解矛盾的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有效手段

  一个社会有其社会管理系统,其对社会的控制功能无外乎两种方式:一是上层阶级的法律、政令;再者就是社会底层的社会民俗。如果说上层统治的政令法规带有强制性的话,那么社会民俗则是潜移默化地发挥它的影响、作用。民俗文化起作用并非来自它的强制性、或威慑感,而是来源于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秩序的安全感、家族血缘的亲近感、共同文化的认同感,当这种作用潜移默化发生时,经长年累月在人们心中固定下来,一种“潜意识”的“强制性”也正形成。
  民俗是一种带有规范力量的文化,其力量不可小视,在今天社会生活中人们依然尊崇传统民俗,就是民俗文化正在依旧释放的能量。在一定的民俗区内,民俗文化会使得人群互相监督民俗的实施情况,人人都处在别人的监视之下,无形之中人们便都在民俗的轨道上进行活动。
  民俗文化中还有许多的禁忌,也能起到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禁忌民俗的对象有一共同点,就是都背离了传统的关于“人”的标准和看法。比如人们要遵守近亲不能结婚、“叔嫂不能逾礼”等等,这些民俗禁忌就起到了约束人们行为道德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定、祥和、有序都是不可或缺的。再比如民俗中要求人们节约粮食,对于暴殄天物的行为,民俗禁忌说,雷公会用雷电劈人,这种禁忌也是约束人们看重食物,要求人们尊重劳动成果。
  当民俗由地方乡绅、德高望重者加以条约化,这便成了乡约,乡约是教育、组织和鼓励人们和睦相处的手段。在赣文化中,乡约的制定是一独特景象。在美国学者郝康迪(KandiceHauf)著的《十六世纪江西吉安府的乡约》中,详细论述了江西众多的民间乡约的功能和目的。从江西大量的乡约中,我们可以看到江右人士制定乡约,出于“培育乡里、邻里和睦相处的亲近感的愿望”,在于使“百姓亲睦”。礼仪道德是乡约的主要内容,乡约能处理和缓解乡里社会存在的一些紧张关系,乡里中的“恶”与“仗势”应予克制,处于不利地位的老者、贫者、贱者需要保护,乡约让普通人们过上积极而富有道德的生活。
  乡约,作为民俗文化形式,处于家与国之间,也是为着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的理想,乡约则是解决人们自愿结合,自我规范,以确保乡里和睦安全的良好办法。应科学处置乡约、村规,剔除封建迷信、宗族宗派的糟粕与陋俗,废除不利于团结的条条框框,为多数人服务。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要充分重视、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地利用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力量。充分利用这种最稳定的文化形态,有效地消除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那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