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大众文化批判对当代后工业社会的文化危机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不过这种批判最终目的是为了揭露当代后工业社会的文化危机及其根源,揭露当代文化对主体性的压抑,这种批判和揭露有一个无形的前提,那就是,人应该是一个自由自觉地存在,当代后工业社会对自由自觉的压抑是一个非正常的社会状态,真正的合理的社会状态应该是超越这种文化危机,恢复人的自由自觉的主体地位的状态。
二、自由的价值预设
自由是现代主义一个核心价值理念,在现代化的社会变迁过程中,自由被人们赋予了众多美好的意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对于人类来说,自由甚至比生命还要珍贵,不怪乎西方政治活动家提出“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那么人们宁可抛却生命也要追求的自由到底是什么.不同的思想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有一点是大家比较认同的:自由是意志的不受干扰的状态,是基于自己意志的选择。与自由相对的就是自己不能自主选择。
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来临,大众文化的繁荣已经使得大众文化积淀成为人们的生存方式,已经成为生命结构的存在方式。大多数的大众文化批判论者对人类的这种大众文化存在方式持否定态度。大众文化的存在方式看似社会的进步,这个物质充裕的社会中。人们的吃穿住用行都不成问题,而且物质享受还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们的精神也有足够的愉悦方式.大众媒介的存在,使得大众都能享受到充足的精神生活。但是在大众文化批判论者看来,人们生活在这种大众文化环境中,是一种自由的丧失。虽然大众文化铺天盖地,可供人们选择的方式数不胜数,但是这些数目众多的文化娱乐方式。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一种,那就是无深度的娱乐。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在这种生活方式中的人们.不但觉察不到自己的被控制、不自由状态,反而觉着这样的生活方式令人愉快,沉浸在流行音乐、言情小说、电视连续剧等大众文化之中,人们觉着自己身心得到了愉悦。实际上,在整个大众文化享受过程中,人们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被动接受,这是自由的丧失,长期浸润在这种被动接受的大众文化生存模式中,人们逐渐忘却了主动选择,忘却了主动选择的道德责任承担,忘却了自由。有的丧失还表现在大众文化的强迫性上,霍克海默指出.“从根本上看,虽然消费者认为,‘文化工业’可以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消费者认为,他被满足的这些需求,都是社会预先设定的,他永远只是被规定了需求的消费者.只是‘文化工业’的对象。…“文化工业’不仅说服消费者相信他的欺骗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且它要求消费者,不管怎样都应该对他所提供的东西心满意足。”闺大众文化的选择看似自由选择,实际并非自由选择,这就是大众文化批判论者视野中的大众文化。
实际上对于这些论者来说,批判大众文化的终极目的,并不在于描述大众文化如何导致现代人的异化.而是在于通过批判这种压抑人的自由的生存方式来恢宏人的自由意识,在于扬弃异化,恢复被压抑的自由。自由在大众文化批判论者的心目中仍然是神圣的价值目标,是人类所向往、所追求的美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