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俗文化的广告传播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论文关键词】俗文化;广告转播;影响

  【论文摘要】俗文化是指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广告与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俗文化在广告传播中有多种表现,只要表现在民间风俗和民间心理两大方面。广告在传播俗文化的同时也影响、改变了俗文化。广告传播对俗文化既有渲染与强化作用,又有贬抑和扭转作用。俗文化的广告传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广告表现粗俗,内容误导大众。优化俗文化的广告传播,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什么是俗文化?让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什么是俗?从造词的角度看,比较汉语和英语中的“俗”,会发现两者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汉字的“俗”是由“人”和“谷”两个字组成的,意为人要吃饭,人和谷子在一起就是俗。英语中这个词是earthly,意为土生土长,人站在地上就是俗。可见,俗其实就是指大众的日常的现实生活,具体包括俗人、俗事、俗物、俗心、俗举、俗话等。从这一角度看,俗文化自然就是指与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了,相似的称呼有民间文化、平民文化、市井文化等。

    广告是一种信息传播,也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与俗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广告中蕴涵着俗文化,广告借俗文化实现传播目的;另一方面,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广告也影响着俗文化的发展。

  一、广告传播中俗文化的表现

    从结构上看,俗文化可分成三个层次:一是民俗层次,这是俗文化的表层结构,即平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包括节庆礼仪等。二是审美层次,包括平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审美趣味,具体表现在民间技艺之中。三是心理层次,这是俗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等。俗文化的这些内容在广告传播中随处可见,而且通常是交融的,只是侧重点或者说针对性有所不同。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中国民间风俗和民间心理两大方面探讨俗文化在广告传播中的表现。

  民间风俗十分丰富,包括节庆风俗、婚恋风俗、饮食风俗、服饰风俗、住居风俗、交际风俗、丧葬风俗等。以下仅以节庆风俗、婚恋风俗和饮食风俗为例。

    (1)节庆风俗。中国民间节日很多,比较重要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当节日来临,人们都要举行一定的庆祝、纪念活动,我们经常可以在广告中看到这些风俗的展现。以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为例,春节期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少不了扫尘、贴门画与春联、放爆竹、拜年、吃团圆饭,人们刻意营造一种喜庆气氛。这时总少不了广告来凑热闹。以节庆风俗为切人点的广告通常有三个特点:一是其发布有一定的时段限制,节日一过广告也就僵旗息鼓;二是其宣传的商品多与节日风俗有关,比如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三是广告的情境多与节庆的气氛相融。总之,这类广告多为应节、应时之作。

    (2)女昏恋风俗。中国民间的婚恋风俗丰富多彩,并且逐渐发生变化,但男主动女被动,男主导女从属的传统风俗一直根深蒂固。在以婚恋为题材的广告中,婚前男为求偶献财物,女为姿色美容颜;婚后男为养家忙工作,女为所爱劳家务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多喜爱“喜玫瑰”床上用品的一则电视广告情节是这样的:一小伙子手捧一束玫瑰对一姑娘求婚,姑娘却不满意。小伙子引她进人一房间,里面是一张铺着满是玫瑰图案的床套的大床。姑娘见状发出惊喜的感叹,两人躺倒在床上……广告中,常见定情物还有钻石、项链、衣服、食品等,情节几乎一致,都是男送女礼物以求换得红颜一笑。

    汇源集团推出过一则“汇源果鲜美,我喝我先美”电视广告,其中女主角接到男友约会的电话,首先想到的是化妆,与“女为悦己者容”这类民俗暗合。在洗涤用品与厨房用品的广告中,尽管大多是新世纪的生活背景,但操持家务的基本是少妇、大妈,可见“男主外,女主内”这一民俗的影响力。

    (3)饮食风俗。饮食风俗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比如湖南人爱辣食,上海人喜甜食,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至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则表现为饮食风俗的时节差异。超越地域和时节差异的饮食风俗自然也存在,突出的两点是饮酒与喝茶。仅就饮酒而言,在中国,“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席”,酒在人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酒种类繁多,白酒、米酒、葡萄酒、啤酒、黄酒、药酒等应有尽有。饮酒镜头在广告中经常闪现:喜结良缘要喝酒,迎宾待客要喝酒,良辰佳节要喝酒,全家团圆要喝酒,庆祝成功要喝酒,排遣孤寂要喝酒……许多酒以“福、寿、喜、仙、金、玉、财”之类的词命名,很有俗味。酒在广告中可谓出尽风头,饮酒风俗也在酒广告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2、民间心理在广告中的表现

    民间心理是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其构成十分复杂,涉及民俗、宗教、道德、经济、政治诸多范畴。以下从民间心理在广告中的表现这一角度选取三个较为典型的方面予以阐述。

    (1)安土重家的心理。中国人安土重家的心理十分强烈,主要原因大概有二:一是重视祖先、重视父母的忠孝观念。孔子说得明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二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居主导地位,土地是安身立命的物质依据,所以古人大多向往安居乐业,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由于宗法制的熟人社会给人们一种自适的安全感,因此人们也不习惯在流浪中追寻生活。在中国,背井离乡往往带有悲剧色彩,人们不到迫不得已一般是不会选择的。

    展现安土重家心理的广告作品很多。如刘欢主演的一则孔府家酒广告,一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深深道出了久别故里的游子情。

    (2)趋同求稳的心理。趋同求稳的心理在中国民众中较为普遍。趋同心理即从众心理,人们的衣食住行、购物、求学、就业、娱乐等,常受趋同心理的影响。趋同心理的产生与求稳意识有关。鲁迅说:“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动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坟·娜拉走后怎样》)。此说虽带夸张,但很形象地反映了中国人安于现状,不愿改革,不敢冒险的习惯。所谓“不敢越雷池半步”、“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树大招风”、“枪打出头鸟”、“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等,都是趋同求稳心理的真实写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