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3G时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模式拓展应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2.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3G技术开展服务的可行性

  2.2.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作为图书馆重要的工作内容,成为各地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形式之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应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对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整合,利用覆盖全国的网络服务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基于这项工程自身特点,它可以为3G用户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并可利用自身技术优化针对3G用户的数据库结构。

  2.2.2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有国家管理中心及部分省级分中心门户网站。移动接人互联网业务也是核心移动业务之一,它提供固定ISP所能提供的互联网接人业务。功能与固定互联网接人类似,能够提供全面的互联网web浏览,同时具有提供文件传送、电子邮件、流媒体视频和音频的能力。从业务特点来看,很多3G业务的名称和运行方式与2G或2. SG业务都非常相像。只是网络带宽的增加、传输速率的提高、终端能力的增强以及网络计费能力的提高,使3G业务给用户带来的体验大不相同。3G技术的特点就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信号网络覆盖的地方,就可以连接在网上。同时,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与PDA的不断融合,使得我们可以采用更轻便、更高性能的终端上网。在克服了原本手机网络数据传播速度慢的缺点后,这两者的结合,可以使现在的用户摆脱空间、时间、设备的限制,无拘束地在网络上冲浪,也可以吸引新型的潜在用户群体,更好地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3  3G技术支持下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

  3.1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现有服务模式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为主要传输渠道,光盘/移动硬盘为辅助传输手段的网络传输体系,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传递;在终端服务上,提供了国家中心网站/省分中心网站、省分中心镜像站、卫星终端服务系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系统、有线电视、数字电视、光盘、移动硬盘等手段,方便广大群众以多种方式从不同渠道获取和使用文化信息资源。

  3.2依托3G技术拓展的新型服务模式

    3G新型业务有助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更加丰富的个性化服务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用户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化的体现,现在,几种依托于3G的新业务的出现,使得一些新型的服务成为可能。

  3.2.1宽带视频点播、流媒体业务相关扩展应用

    宽带视频点播、流媒体业务其实并不算新,这类业务早就已经在有线互联网上大行其道,但是相对于手机网络这还是一类“新”业务。在3G网络之前,无论是CSD还是GPRS,它们的数据传输速度都不足以满足宽带视频点播、流媒体业务的需求。以MMS为例,它的传输能力在CSD方式下可达9. 6Kbps,在GPRS方式下可达164Kbps,在3G下可达2Mbps,由此可见3G为手机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带来了质的提高。在3G技术下,完全可以满足这类业务的需要。

  3.2.2可视电话服务

    可视电话服务将是3G时代来临后中国通信行业重点推出的项目之一。它的优势显而易见—交流更加生动,也更加准确,这几乎可以让我们远距离交谈的效果和面对面的交谈差不多。可以预见,这种服务一旦引人现有的参考咨询系统,必将更加受读者欢迎。它将扩大我们的服务范围—即使相隔很远,也可以通过声音和画面准确的传达使用者的意图,它将扩大我们的服务区域—方言不再成为一种障碍,语言交流如果不通,我们可以通过图像交流,它将扩展我们的服务对象—即使是聋哑读者,我们也可以通过可视电话与他们进行沟通。

  4结束语

    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施中,大大提升了各级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水平及服务能力,为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但是我们应该主动寻突破自我,借鉴新型科技,探寻新的服务模式和方向。随着3G的普遍应用,服务理念、内容、模式等方面都将发生改变。虽然目前我国无线互联网发展落后于传统网络,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还处于小规模使用阶段,然而伴随着3G手机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3G带宽性能的改善,3G网络建设的规模化,无线网络对传统网络替代等,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基于3G的信息服务具有无限可行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