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十一五”期间工作综述(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遵义市支中心和小太阳儿童美术学校联合举办“迎奥运、庆六一”儿童现场绘画比赛。孩子们根据自己对奥运的理解,发挥着自己的奇思妙想,活泼形象的奥运福娃,热闹的运动场面,欢乐的节日氛围等等,表达了孩子们对北京奥运的期盼和祝愿,又体现了喜迎“六一”的美好心情。比赛结束后,图书馆工作人员为孩子们播放了从共享工程资源库中精心挑选的动画片《奥运福娃漫游记》,精彩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对奥运有了进一步了解。

    为了向灾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2008年5月17日晚8时,桐梓县支中心在政府广场开展了大型“情系地震灾区·播洒人间真爱义演义卖活动”。活动中,桐梓县支中心充分发挥“共享工程”设备、资源、技术优势,制作了全部娠灾视频宣传片、背景音乐、背景图片及背景幻灯片共8部,在播出上,“共享工程”桐梓县支中心联合电影2131工程,利用超大数字电影银幕,采用双银幕同时播放相同内容的方式,弥补了政府广场不能容纳上万人同时观看的不足,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协调电信部门,将宽带接到活动现场,通过网络和电视同步,让参加活动的人群通过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随时了解灾区最新情况。凤冈、泥潭等支中心也通过共享工程设备向群众播报。

    遵义县支中心充分发挥电子阅览室的优势,丰富少儿生活,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走进图书馆,远离网吧”,积极引导青少年儿童正确使用网络,在电子阅览室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有奖知识问答活动。

    2009年2月3日,在天寒地冻的情形下,遵义县三合镇基层点工作人员心系敬老院,冒着严寒专程来到镇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了尊老爱老的一片真诚,为了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播放老电影《地道战》与《地雷战》等,让老同志重温战斗的光辉岁月。2月5日,大范围雪凝天气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为了共建和谐新农村,他们又冒着严寒来到长青村,为村民播放了《沼气池的修建和使用》等农业科技节目,很受群众的喜爱。

    服务茶叶企业,助推地方经济,是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媚潭县支中心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泥潭县支中心获知陆圣康源全国代理商嘉宾将来循潭考察的消息后,特意从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视频资源库中,精心挑选出专题片《茶文化与茶保健》,于10月25日中午前往该公司进行宣传播放。清晰的影像,详细的讲解,配以优美的音乐,让与会嘉宾们在轻松愉快中对茶多酚的作用及市场前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深受欢迎和好评。

    另外各支中心积极采用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通过移动硬盘服务、光盘服务等模式,把文化信息资源源源不断地传送到社区、学校、集镇、村落、军营等,向群众传输文化信息资源,播放新旧电影860余场,播放农村实用技术讲座1100场,活跃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的支持了贵州的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基层服务点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将各类信息资源传播到千家万户。一是张贴海报,向群众公布播放节目预告时间表。二是利用节假日、赶集、婚丧嫁娶、民族节日等有利时机,印发群众所需的科技资料,播放农业科技视频等资源。三是不定期组织广大群众开展农技培训活动,让老百姓从活动中学到更多致富本领,有力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各基层服务点还组织当地外出务工人员利用共享工程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了务工技能和自身保护意识,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力促进了农村产业节后调整,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生活问题,真正使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5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文化共享光芒闪耀在多彩贵州

  5.1开展人员培训,加强队伍建设

    我省各级中心通过引进人才和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文化共享工程队伍建设。十一五期间,省中心通过办培训班、远程指导等方式培训各级支中心和基层点人员,共举办21期培训班,培训人员60000余人次。通过培训,有效提高了我省文化共享工程队伍的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还利用远程网络和电话指导等方式培训各级工作人员指导工作。为基层开展好服务打下了人才基础。现已形成一支600多人的专兼职文化共享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省中心累计通过电话、网络和到达现场解决了卫星设备无法接收,服务器、投影机、移动播放器故障等问题1727次。

  5. 2加大宣传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共享工程、利用共享工程,我省各级中心在每年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和“全民读书月”活动以及节假日期间,采取组织材料街头宣传和举办讲座等方式大力宜传“文化共享工程”实施的意义和作用;通过举办文化信息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军营等活动来扩大共享工程的社会影响,共享工程越来越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既满足了群众多层次、多样式的文化需求,使文化共享工程更加深人人心,省中心还抓住召开“共享工程”经验交流会、开展“共享资源长征行”、“共享工程奥运行”等活动,积极与媒体配合,努力扩大“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中国文化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商报》、《贵阳晚报》、《遵义日报》,中央电视台、贵州电视台、遵义电视台等各种媒体都曾对贵州的“共享工程”工作都做过宣传报道。国家中心工作简报报道我省共享工程简报十六篇。2009年,我省共享工程荣获在由中国文化报社、文化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中心组织的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涓潭县支中心工作人员陈桂萍同志荣获个人一等奖,我省桐梓县专门为“文化共享工程”制作了一分钟的公益广告片在县电视台滚动播出,循潭县制作了“文化共享走进茶乡”专题片等对文化共享工程进行宣传报道。

  6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006年,省中心获得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国家中心年度设备安装工作二等奖。

    2008年,省中心获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年度培训工作二等奖。

    2009年,省中心获得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年度培训工作二等奖。

    2009年10月,省中心精心组织,选拔和培训人员,作了充分准备,参加了由全国34个省中心代表对参加的“文化共享杯—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网络直播竞赛”,贵州省中心代表队比出水平,脱颖而出,一举闯人决赛,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我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工程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发展还很不平衡,工程建设、管理和服务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反映为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重视不够;经费投人不足,贫困地区配套资金不到位,基层服务运行维护经费缺乏保障;操作人员不能稳定,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需要完善等问题。

    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按照上级部署,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加快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前进的步伐,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建和谐贵州作出更大的成绩。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