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柔道运动与中国武术的历史对应及其文化趋同和现代性体验(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0

  清朝时期的摔跤运动深受国家重视,不仅成立了专门供养摔跤手的训练机构“善扑营”,而且每逢国家重大庆典和喜庆节日,都要进行摔跤竞赛和表演。由于国家的重视与社会民众强身健体的需求,加之民间组织问的技艺交流,中国古代传统摔跤向海外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为日本柔术向柔道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竞赛借鉴。所以,在柔道运动的技术体系中,中国古代传统摔跤技法占有绝对数量,尤其在投技和舍身技中所占的高比例数更加明显,这极大地丰富了柔道技术体系。因此,从技术渊源的角度上讲,柔道运动技术来自中国古代传统摔跤技法是历史回归了真实。

  2柔道精神与中国武术文化的趋同

  柔道运动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精神决定了柔道精神的内容表现,具体为“礼式、品格、坚韧、竞争、精进、和谐”等方面,一般概括为“以礼示人、成己益世;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精力善用、自他共荣”。

  2.1“以礼示人”与“成已益世”

  柔道是“以礼始以礼终”的运动项目,是不折不扣“以礼示人”的体育运动,这种“礼式”的形成深受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礼”是中国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中国武术的行为中占有至上至善的地位。中国武术提倡“未曾学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的修行理念,把“礼”和“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礼”的内核更加丰富。柔道运动作为中国武术的传承和发扬光大者对“礼”的继承,是顺应武德发展的必然,是柔道运动立身文明社会的美德表现。因此,柔道运动对“礼”一直有着不懈的追求,这使得柔道运动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对习练者的一种道德教化,也可将其视为是习练者成就自己又有益于社会文明的身体精神体验。这种体验与中国武术文化是趋同的。

  2.2“以柔克刚”与“刚柔相济”

  “以柔克刚、刚柔相济”是柔道运动创建初期所倡导的基本技术原理。源自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从中折射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柔”代表“内敛、谦和、风雅和委婉”,而“刚”则是“自信、刚毅、果敢和气度”的表现。“柔”与“刚”总是共生并存和互为依存的,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攻防转换的哲理,更为体现出人类生存的共生思想。在中国武术的传统拳谱有“刚而归于柔,柔而造至于刚,刚柔无迹可见”的记载,说明了“刚”和“柔”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哲学思想在中国武术中得到了进一步呈现。因此,柔道运动作为中国武术的传承者,在创建初期就确立了“以柔克刚、刚柔相济”的基本技术原理,不仅试图表现其运动性,更欲体现其哲学性;不仅试图体现其精神性,更欲体现其思想性及其与中国武术文化的历史趋同。

  2.3“精力善用”与“自他共荣”

  “精力善用、自他共荣”是柔道修炼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精力善用”强调的是最有效的发挥身心力量,延伸到具体实践中,往往强调运动员在运用技战术时,要争取以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近的距离、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果;而“自他共荣”所强调的是,运动员在实现自身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实现与他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它的思想基础是,在强调个人发展的同时,更加趋同于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延伸到具体的实践中,往往强调在运动员获取技术成功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做到与他人在技术上的交流,争取与他人在技术上共同进步。所以,柔道运动推崇“精力善用、自他共荣”的基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胜者至上,还非常强调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共同成长。这一点与中国武术文化所倡导的身体教化与社会成长思想是完全一致的,显示了柔道精神继承中国武术文化的完整性和趋同性。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